張九文 作品
第三百四十章 不是當年(第3頁)
李世民走到一個士卒前,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
又走到另一個士卒前,李世民將他原本有些鬆垮的甲冑用力收緊。
皇帝與太子就這樣安靜地走在大軍中,軍中上到將軍,下到士卒都見到了當今陛下與當今的太子殿下。
此番出征是陛下的親征,而此番出征將士們的糧草與輜重,也皆依仗這位太子。
陛下是至高無上的。
對於軍中的絕大多數士卒來說,這位太子是神秘的,雖說東宮太子的傳聞很多,想到不論是西征,還是北征,皆是這位太子主持將士們的糧草供給,並且絕不讓前軍餓肚子,更不會拖欠錢餉。
太子門下的京兆府向來是照拂孤苦的老府兵,下令各縣贍養老府兵,因此眾將士對這位太子是多有敬意的。
也是因在場的眾多士卒的父輩,亦大多數都是老府兵。
李承乾跟著父皇走到了大軍的後方,在不遠處有群情激動的民壯大聲呼喊著:“陛下!陛下!”
他們的喊聲很大,李世民側目看去,推開一旁的士卒阻攔,大步上前道:“諸位此來是何事。”
有個中年民壯大聲道:“還請陛下允許我等,跟隨陛下東征高句麗!”
又有民壯上前道:“陛下,我等不求懸官動賞,唯願效死遼東!”
“對,唯願效死遼東!”
聽著眾人的話語,李世民心潮澎湃,雙手握拳看著自發要東征的鄉民越來越多,四方的民壯正在朝著這裡聚集,眼看攔在外圍的士卒都要攔不住。
“諸位,何故如此?”
聽到皇帝的問話,有人紅著眼道:“陛下!家父戰死遼東,我等只求收回其屍骨,為父報仇。”
還有人站出來道:“陛下,我等隨軍出征不求錢餉,不求軍功,只求為陛下,為社稷征戰。”
“陛下!家父戰死遼東,家母鬱鬱而終,身為兒子不報此仇,如何立足天地間!”
“不需陛下為我等籌備糧草,不需陛下為我等籌備軍械,我等手持木棍,亦敢衝鋒陷陣。”
他們的話語很樸素,或許還有口齒不清,或者帶著厚重的鄉音,可眾人說的都是同樣的話語。
李世民看著眾人,一時間竟言語哽咽。
李承乾站在一旁,只是看著父皇的背過身,與蘇定方吩咐了幾句就離開了。
蘇定方命人記錄下前來報名參戰的各地民壯,依舊是軍士待之,與軍中士卒一樣的待遇。
接連幾天,李承乾坐在洛陽行宮的乾元殿內看著一份份的名冊,來主動報名參戰的人越來越多。
岑文本道:“因太子殿下號召各地鄉民遷入洛陽,這些人絕大部分都是從各地來的,據馬周曆年所報,洛陽人口已達百萬之餘,其中多數來自山東與河北。”
如此一來,父皇的兵馬從原本的三萬人,在這些天收納下,達到了近六萬人。
李承乾看著眼前的名冊已是厚厚一疊,吩咐道:“能運多少就拿出多少,告知關中將糧草先一步運送去河北各州府。”
洛陽下起了一場春雨,李世民與李績站在轅門外,看到還有人想要參與東征,又見到還有孩子在田地間奔走。
這位皇帝拿過記錄兵員名冊的紙張,請願者還有數千人上萬人。
李世民沉聲道:“兵員足夠了,餘下還想東征的,朕不許。”
記錄兵員的參軍忙道:“喏!”
鄭元璹這些天心情低落,他坐在轅門下竟哭了起來。
看著這位老人家落淚,李世民安慰道:“不必如此。”
鄭元璹近乎每天都會來問詢,每天都會來看主動要參與東征的民壯,這位老人家抬頭看著漫天的雨水,緩緩道:“當年,楊廣要東征,多少年輕人寧可自斷手足,也不要接受徵召。”
這位老人家哽咽著又道:“陛下不是楊廣,大唐也不是前隋,是老臣迂腐……”
注:史料《資治通鑑》記載:太宗皇帝東征,各地投軍勇士及所獻攻城器械之人,多到無法計數。
後志願者眾多,太宗皇帝念及民生,不許。
又走到另一個士卒前,李世民將他原本有些鬆垮的甲冑用力收緊。
皇帝與太子就這樣安靜地走在大軍中,軍中上到將軍,下到士卒都見到了當今陛下與當今的太子殿下。
此番出征是陛下的親征,而此番出征將士們的糧草與輜重,也皆依仗這位太子。
陛下是至高無上的。
對於軍中的絕大多數士卒來說,這位太子是神秘的,雖說東宮太子的傳聞很多,想到不論是西征,還是北征,皆是這位太子主持將士們的糧草供給,並且絕不讓前軍餓肚子,更不會拖欠錢餉。
太子門下的京兆府向來是照拂孤苦的老府兵,下令各縣贍養老府兵,因此眾將士對這位太子是多有敬意的。
也是因在場的眾多士卒的父輩,亦大多數都是老府兵。
李承乾跟著父皇走到了大軍的後方,在不遠處有群情激動的民壯大聲呼喊著:“陛下!陛下!”
他們的喊聲很大,李世民側目看去,推開一旁的士卒阻攔,大步上前道:“諸位此來是何事。”
有個中年民壯大聲道:“還請陛下允許我等,跟隨陛下東征高句麗!”
又有民壯上前道:“陛下,我等不求懸官動賞,唯願效死遼東!”
“對,唯願效死遼東!”
聽著眾人的話語,李世民心潮澎湃,雙手握拳看著自發要東征的鄉民越來越多,四方的民壯正在朝著這裡聚集,眼看攔在外圍的士卒都要攔不住。
“諸位,何故如此?”
聽到皇帝的問話,有人紅著眼道:“陛下!家父戰死遼東,我等只求收回其屍骨,為父報仇。”
還有人站出來道:“陛下,我等隨軍出征不求錢餉,不求軍功,只求為陛下,為社稷征戰。”
“陛下!家父戰死遼東,家母鬱鬱而終,身為兒子不報此仇,如何立足天地間!”
“不需陛下為我等籌備糧草,不需陛下為我等籌備軍械,我等手持木棍,亦敢衝鋒陷陣。”
他們的話語很樸素,或許還有口齒不清,或者帶著厚重的鄉音,可眾人說的都是同樣的話語。
李世民看著眾人,一時間竟言語哽咽。
李承乾站在一旁,只是看著父皇的背過身,與蘇定方吩咐了幾句就離開了。
蘇定方命人記錄下前來報名參戰的各地民壯,依舊是軍士待之,與軍中士卒一樣的待遇。
接連幾天,李承乾坐在洛陽行宮的乾元殿內看著一份份的名冊,來主動報名參戰的人越來越多。
岑文本道:“因太子殿下號召各地鄉民遷入洛陽,這些人絕大部分都是從各地來的,據馬周曆年所報,洛陽人口已達百萬之餘,其中多數來自山東與河北。”
如此一來,父皇的兵馬從原本的三萬人,在這些天收納下,達到了近六萬人。
李承乾看著眼前的名冊已是厚厚一疊,吩咐道:“能運多少就拿出多少,告知關中將糧草先一步運送去河北各州府。”
洛陽下起了一場春雨,李世民與李績站在轅門外,看到還有人想要參與東征,又見到還有孩子在田地間奔走。
這位皇帝拿過記錄兵員名冊的紙張,請願者還有數千人上萬人。
李世民沉聲道:“兵員足夠了,餘下還想東征的,朕不許。”
記錄兵員的參軍忙道:“喏!”
鄭元璹這些天心情低落,他坐在轅門下竟哭了起來。
看著這位老人家落淚,李世民安慰道:“不必如此。”
鄭元璹近乎每天都會來問詢,每天都會來看主動要參與東征的民壯,這位老人家抬頭看著漫天的雨水,緩緩道:“當年,楊廣要東征,多少年輕人寧可自斷手足,也不要接受徵召。”
這位老人家哽咽著又道:“陛下不是楊廣,大唐也不是前隋,是老臣迂腐……”
注:史料《資治通鑑》記載:太宗皇帝東征,各地投軍勇士及所獻攻城器械之人,多到無法計數。
後志願者眾多,太宗皇帝念及民生,不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