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文 作品
第三百四十章 不是當年(第2頁)
李世民道:“朕已派他出去了,且不說他是不是個將才,且用著再論。”
張士貴用渾厚的嗓音道:“陛下,末將以為待大軍抵達幽州,若還要東進迎面就是遼水一戰,而張亮所部即便是造好了戰船,要在高句麗登陸,恐時機無法把握,末將確信討伐高句麗,此戰兩軍交鋒主力必定是以步騎為主的陸路。”
契苾何力朗聲道:“如此甚好,給末將兩千騎兵,為陛下奪取高句麗諸城。”
李承乾看著營帳的眾將領,英公李績,張士貴大將軍,皇叔李道宗,契苾何力,薛萬鈞,劉仁願,程咬金,以及如今在整備大軍的蘇定方大將軍。
還有已在奔赴遼東的李思摩與阿史那社爾,他們會帶著突厥騎兵參戰。
更有統領幽州與營州兵馬的張儉。
這一次皇帝親征,參戰的多是老將軍,也是征討高句麗的豪華陣容。
金春秋也在大帳中,不過現在的他要多老實就有多老實。
有一位裨將來到營帳前,正是薛仁貴,他朗聲道:“陛下,鄭老先生到了。”
李世民正色道:“請進來。”
“喏!”
薛仁貴的回應很響亮,只不過這人穿著明亮的甲冑,很是晃眼。
來人是一位鬚髮皆白的老者,看著也年過七旬了。
“臣鄭元璹,拜見陛下。”他走入大帳內,便要行禮。
李道宗見狀連忙上前去扶。
長年在中書省學政並且參與政事時候,李承乾翻看過武德年間的卷宗,要不是看過那些卷宗,當真不知鄭元璹其人的事蹟。
當年幾次出使突厥,在武德年間為唐與突厥之間的衝突得到緩和,是個不可多得的外交之才。
也有了這位卷宗上所留下的話語,至今還是記憶猶新。
“論突厥興亡,唯以羊馬為準,而如今六畜疲敝,人亦皆菜色,不出三年,必當覆滅。”
正是這位老先生對父皇所言一語中的,之後大唐果然覆滅了頡利。
而這也正是這位老先生幾次出使,甚至陪在頡利身邊數年,才尋得時機。
也在當年,他老人家與父皇說了這些話,令朝中明白突厥看似強大的外表下,實則虛弱。
也算是天時地利人和,唐軍出征大勝而歸。
若說謀算萬全之計,決勝千里之外大多都有些不切實際。
但總有人為決勝千里之外,身先士卒,在為此奔波,為勝利尋得先機。
鄭元璹當年跟隨楊廣出征高句麗,他深知在遼水作戰的條件。
“陛下,此番東征還望三思。”
鄭元璹說出了第一句話,也是為了勸諫。
大帳中的眾將領沉默。
李世民感慨道:“鄭老先生,高句麗幾次犯中原疆域,若不出兵征討,世人如何看待朕?”
鄭元璹抿著嘴,垂下了眼神,作揖行禮,不再多言。
安靜了片刻,蘇定方站在大營外,朗聲道:“陛下,全軍整訓完畢,還請陛下巡視。”
“好。”
李世民重重應了一聲,起身領著眾將走出營帳。
在大營的東面,聚集著大軍,李承乾跟在眾將領一側,而鄭元璹老先生一直跟在父皇的身後。
看樣子似乎還在與父皇交談,話語聲很低,也不知說了什麼。
鼓聲從遠處傳來,戰馬嘶鳴聲不斷,在大營的前方,李承乾見到了由兩萬餘人排列整齊的一個個隊伍。
與父皇一起站在點將臺上,目光望去,是一大片嗚嗚泱泱的唐軍,旌旗飄揚,獵獵作響。
“令旗!”蘇定方大喝道。
王玄度將令旗遞上。
蘇定方揮舞令旗,鼓聲再一次擂動,大軍開始移動。
當臺下的大軍再一次站定,蘇定方朗聲念著出征將領的名字,李承乾見父皇起身往點將臺走去,便快步跟上。
其實皇帝巡視大軍,有很多種方式。
而現在的這位皇帝則是選擇走下點將臺,近距離去看將士們的面貌。
李承乾跟在父皇身側,走入一列列的隊伍中,軍中將衛府改制成折衝府之後,二十歲以下的男子是不能入衛府的。
因此如今放眼看去,大多數都是年歲在三十到四十之間的將士,鮮有面色清秀沒有鬍子的。
張士貴用渾厚的嗓音道:“陛下,末將以為待大軍抵達幽州,若還要東進迎面就是遼水一戰,而張亮所部即便是造好了戰船,要在高句麗登陸,恐時機無法把握,末將確信討伐高句麗,此戰兩軍交鋒主力必定是以步騎為主的陸路。”
契苾何力朗聲道:“如此甚好,給末將兩千騎兵,為陛下奪取高句麗諸城。”
李承乾看著營帳的眾將領,英公李績,張士貴大將軍,皇叔李道宗,契苾何力,薛萬鈞,劉仁願,程咬金,以及如今在整備大軍的蘇定方大將軍。
還有已在奔赴遼東的李思摩與阿史那社爾,他們會帶著突厥騎兵參戰。
更有統領幽州與營州兵馬的張儉。
這一次皇帝親征,參戰的多是老將軍,也是征討高句麗的豪華陣容。
金春秋也在大帳中,不過現在的他要多老實就有多老實。
有一位裨將來到營帳前,正是薛仁貴,他朗聲道:“陛下,鄭老先生到了。”
李世民正色道:“請進來。”
“喏!”
薛仁貴的回應很響亮,只不過這人穿著明亮的甲冑,很是晃眼。
來人是一位鬚髮皆白的老者,看著也年過七旬了。
“臣鄭元璹,拜見陛下。”他走入大帳內,便要行禮。
李道宗見狀連忙上前去扶。
長年在中書省學政並且參與政事時候,李承乾翻看過武德年間的卷宗,要不是看過那些卷宗,當真不知鄭元璹其人的事蹟。
當年幾次出使突厥,在武德年間為唐與突厥之間的衝突得到緩和,是個不可多得的外交之才。
也有了這位卷宗上所留下的話語,至今還是記憶猶新。
“論突厥興亡,唯以羊馬為準,而如今六畜疲敝,人亦皆菜色,不出三年,必當覆滅。”
正是這位老先生對父皇所言一語中的,之後大唐果然覆滅了頡利。
而這也正是這位老先生幾次出使,甚至陪在頡利身邊數年,才尋得時機。
也在當年,他老人家與父皇說了這些話,令朝中明白突厥看似強大的外表下,實則虛弱。
也算是天時地利人和,唐軍出征大勝而歸。
若說謀算萬全之計,決勝千里之外大多都有些不切實際。
但總有人為決勝千里之外,身先士卒,在為此奔波,為勝利尋得先機。
鄭元璹當年跟隨楊廣出征高句麗,他深知在遼水作戰的條件。
“陛下,此番東征還望三思。”
鄭元璹說出了第一句話,也是為了勸諫。
大帳中的眾將領沉默。
李世民感慨道:“鄭老先生,高句麗幾次犯中原疆域,若不出兵征討,世人如何看待朕?”
鄭元璹抿著嘴,垂下了眼神,作揖行禮,不再多言。
安靜了片刻,蘇定方站在大營外,朗聲道:“陛下,全軍整訓完畢,還請陛下巡視。”
“好。”
李世民重重應了一聲,起身領著眾將走出營帳。
在大營的東面,聚集著大軍,李承乾跟在眾將領一側,而鄭元璹老先生一直跟在父皇的身後。
看樣子似乎還在與父皇交談,話語聲很低,也不知說了什麼。
鼓聲從遠處傳來,戰馬嘶鳴聲不斷,在大營的前方,李承乾見到了由兩萬餘人排列整齊的一個個隊伍。
與父皇一起站在點將臺上,目光望去,是一大片嗚嗚泱泱的唐軍,旌旗飄揚,獵獵作響。
“令旗!”蘇定方大喝道。
王玄度將令旗遞上。
蘇定方揮舞令旗,鼓聲再一次擂動,大軍開始移動。
當臺下的大軍再一次站定,蘇定方朗聲念著出征將領的名字,李承乾見父皇起身往點將臺走去,便快步跟上。
其實皇帝巡視大軍,有很多種方式。
而現在的這位皇帝則是選擇走下點將臺,近距離去看將士們的面貌。
李承乾跟在父皇身側,走入一列列的隊伍中,軍中將衛府改制成折衝府之後,二十歲以下的男子是不能入衛府的。
因此如今放眼看去,大多數都是年歲在三十到四十之間的將士,鮮有面色清秀沒有鬍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