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第3頁)

 說白了,就是萬曆和大明的小迷弟。

 為了消極應對,他在大軍出發前嚮明朝派遣了一艘船通風報信。

 隨後大軍啟程。

 原本八天的航程,他用了五十五天!

 即便這樣,船隊也沒按照皇太極的要求抵達小淩河的入海口,而是停在蓋州一帶不前。

 皇太極派人驗貨時,發現原本的一百一十五艘船沉沒失蹤了六十三艘。

 其中更是有三艘船被海風吹到了登州,被明軍“俘獲。”

 這些還只是朝鮮人戰場外的招數。

 戰場內的套路更是層出不窮,包括但不限打空槍,防空炮,射沒有箭頭的箭矢等。

 可惜,洪承疇投降後把林慶業、崔鳴吉等一眾志士出賣給滿清。

 林慶業被迫逃到大明,成了水師總兵黃蜚麾下的副總兵。

 歷史上的林慶業在黃蜚死後被滿清俘獲,後又交還給朝鮮。

 回國後他不慎捲入謀反案,朝鮮國王李倧前腳剛認定林慶業與謀反案無關,後腳林慶業就死於獄中。

 成了一樁謎案。

 暗中反清的不止有林慶業一人,朝鮮國王李倧的接任者李淏也是其中之一。

 李淏繼任後以“北伐”為國是,任命李時昉為守禦使,整頓京畿四營。

 濟爾哈朗以為李淏派李時昉來是真心打仗的,所以很高興。

 他盯著地圖看了一會後說道:“給李時昉下令,讓他六天內抵達三百里外的東海堡,在明軍攻打錦州時嚮明軍右翼發起進攻,不必和明軍死戰,只需把動靜搞大點,牽制住對方主力即可。”

 “王爺,”屯齊一臉無奈道:“按照朝鮮人的行軍速度速度,三百里的路程怕是需要走一個月才行。”

 “呵,”濟爾哈朗冷笑一聲:“連夜派快馬告訴李時昉,六天內若是無法抵達東海堡,我會把他的兒子和李淏兒子一起處死!”

 “末將這就派人去送信。”屯齊施禮告辭。

 軍帳內再次恢復安靜。

 濟爾哈朗掐指算了算。

 加上兩萬朝鮮兵,他在寧遠的總兵力達到了十二萬!

 明軍有多少可用的步騎呢?

 他初步估算是十萬!

 也就是說,他已經在數量上佔據了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