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566章(第2頁)
抄家就不用多說了,那些貪官汙吏,為禍鄉里的士紳統統抄家。
稅分別是鹽稅,關稅。
鹽稅首當其衝。
萬曆四十五年,大明朝開始實行綱鹽法。
天啟元年時,大明朝鹽稅收入是二百五十萬兩。
到了崇禎十六年,鹽稅收入卻不足一百萬兩。
錢哪兒去了?
它們沒有消失,而是被轉移了。
本應送往國庫的錢被鹽商和官員瓜分了。
至於關稅就更別提了,每年收入只有幾萬兩...
要知道,大明朝每年進、出口的貨物總額高達近千萬兩。
就算徵收只徵百分之一的稅,關稅收入也該有十萬兩才對!
可惜,錢都被轉移了。
時間隨著崇禎的思考慢慢流逝,不多時,李若璉來了。
“陛下,廩膳銀的事查清了。”
李若璉遞上一摞紙,上面密密麻麻的寫滿了字。
崇禎掃了一眼,都是一些陳述,後面附有簽名有手印。
李若璉繼續說道:“臣派錦衣衛去往學生薑貴老家調查,歷時一個月,現已調查完畢。”
“姜貴家中確實貧寒,但...”
“但什麼?”
“但是他花錢大手大腳,吃的穿的用的不比鎮撫司的錦衣衛差!尤其是他用的那些東西,臣都捨不得買。”
“不對吧?司禮監每個月只給他發一兩的廩膳銀,也不夠他的花費啊!”
“廩膳銀只是他收入的一部分,絕大部分收入來自別人的施捨。而他又擅長博取同情,所以每個月有很多額外收入。”
“這麼說,國子監祭酒侯永豐是被誣告了?”
李若璉苦笑一聲:“臣以為是,但又不是。因為他家裡確實貧寒,三間土房都快塌了,但是吧...他不貧寒!”
崇禎重重的嘆了一口氣:“你覺得此事該如何處理?”
“這...臣不知。”李若璉謹慎地開口。
這件事已經鬧大了,處理不好會引起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你給國子監祭酒侯永豐傳個話,讓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