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2頁)

 “朕,很失望。不止對自己,對你們也很失望。”

 “臣等該死,上不能與君分憂,下不能解百姓離苦。”內閣首輔魏藻德跪倒請罪。

 事可以不做,但樣子該做還是得做。

 “臣等有罪!”眾臣跪倒一片。

 “都平身吧。就依李邦華之計,太子,永王,定王,六宮內眷以及內臣百官等少數人隨行,其餘人等與朕固守京師,等待勤王之師。至於去往南京的官員名單,就由李邦華來擬定吧。”

 崇禎早就想明白了,無論歷史還是現實,擺在他面前有且只有三條路。

 守,逃,談!

 首先排除逃。

 一旦南逃,後果不堪設想。

 天子守國門的承諾變為一紙空談;遼東幾十年,無數男兒血染疆場,成為一場遊戲。

 更重要的是,千里勤王的吳三桂會陷入兩面夾擊的境地。如果他像歷史上那樣投降建奴,歷史的悲劇可能會重演。

 屆時崇禎不但對不起朱家先祖,對不起戰死沙場的英靈,更對不起塗炭的生靈。

 其次排除和談。

 有明一朝,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他不能壞了底線。

 最終答案:守。

 歷史上崇禎耗時十七年都無法拯救大明,一週時間他更做不了什麼。

 當下唯一能做的是守住北京。

 只要李自成攻不進北京,大明的基本盤就還在,歷史或許可以重新書寫。

 “陛下聖明,臣等謹遵聖旨!”李邦華帶領三十多個官員下跪領旨。

 支持李明睿的官員們見狀,經過短暫的思考後,也紛紛跪地領旨。

 皇帝把隨太子出行的大臣名單交由李邦華擬定,說明什麼?

 說明李邦華已經在悄無聲息間受到了重用。

 想去應天避難,必須向李邦華站隊。

 眨眼間,朝堂半數官員跪地接旨。

 魏藻德臉色凝重。

 對他來說,上策是把皇帝皇子全都

留下獻給李自成。

 只要逼迫崇禎下了退位詔書,就是天大的功勞,李自成也會給他升官加爵。

 但若是讓太子跑了崇禎留下死守北京,事情就複雜了。到時候不但沒有功勞,反而會被特殊針對。

 他早就聽說,大順對待沒功勞的明朝官員非常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