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武舉改革,將材武科(第3頁)

  二場的地雷、火藥都是技術性的活,如果精通可以放入火器營中,屬於技術人才。

  三場的兵法、地理等,可以帶兵,也可以做個副手,出謀劃策等等,屬於指揮型人才。

  如此有前瞻性的建議,朝廷竟然沒有重視,當真是可惜了。

  從另一角度來看,皇帝是真的不重視武舉。

  “陛下,武舉的考核方式可以這麼做,但武舉三甲錄取武進士人數以及授予的官職還沒有定下來,這些也需要確定下來,”

  崇禎聽完面帶思索之色。

  大明至今兩百多年,每場文科差不多錄取兩百到三百人,這是因為用人的地方多,但武舉肯定不能錄取這麼多。

  一來參加的人數不是太多,二來是錄取多了,空缺少,待推的又多了,弊端還是革除不掉。

  現在有兩百八十萬軍隊,按照他的設想,以後軍人走職業化路線。

  不再有軍戶、軍屯了,軍人就是軍人,負責打仗,百姓就好好種地,各不相干。

  現在的這種戰時為軍,和時為民,簡直就是有些不倫不類。

  看似沒有消耗百姓和朝廷的糧食,實際上軍田都被各級將領給私吞了。

  等平了建奴後,大明王朝的軍隊除了鎮守九邊的軍隊,以及禁軍和京營外,兩京十三省,每省各有三到五萬軍隊就足夠了。

  算下來,大明職業總軍數控制在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萬是最好的,再弄30萬的預備役就足夠了。

  如果各省是五萬人,就是十個衛所,指揮使、指揮同知在三十人左右,兩京十三省合計需要四百五十人,千戶更是七百五十人。

  ……

  崇禎慢慢的算著賬,群臣也看著沉思的崇禎,武舉錄取人數的多少直接關係到他們的利益。

  好一會兒後崇禎才出聲,群臣精神一震。

  “自此以後,武舉每科錄取科人數為八十八人,設一甲三名、二甲十七人名、三甲六十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