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吾 作品

第1763章 義務教育,太祖辦學史

 “這怎麼可能?”

 這是群臣內心的聲音,整齊無比。

 他們皆是震驚的看著龍椅上風輕雲淡的皇帝,但沒有人敢出聲質疑。

 不是礙於皇帝的龍威,而是皇帝登基之後的種種所為已經打了他們數次的臉。

 皇帝用事實證明,他們想不到的東西不代表皇帝想不到、做不到。

 同時也是震驚皇帝的說法,華夏選拔人才的方式從有文字記載以來零零總總數十種之多,歷朝歷代都是在前朝的基礎之上進行修改、完善,以至於重新制定一套。

 每一種都有自己的優勢,但也有自己的弊端,一直到了隋唐時期的科舉制的出現,以及完善,才被公認為有史以來最為公平、公正的方式,但弊端也極其的明顯。

 不是沒人想改,但屬實是沒有更好的,千餘年能人無數依舊未能改變,現在皇帝說有比這更好的方法,怎麼能不讓他們吃驚?

 “朕的方法就是義務教育,具體就是層級教育、多科並立、因材施教、百花齊放。”

 聽著皇帝的話,群臣眉頭緊皺了起來,教育他們聽懂了,但義務二字他們有些懵的。

 何為義?有利於公眾的利益謂之義,引申為責任。

 何為務?本意是專力從事、致力追求,引申為事業、公務等意思。

 義務二字連在一起就是從事有利於公眾利益的事情,和教育搭在一起,那就是做有利於公眾利益的教育。

 誰做?既然是皇帝提出,那自然是朝廷來做。

 誰是公眾?結合今天的朝議內容和科舉的事兒,公眾自然是百姓了。

 義務教育四個字就是說朝廷有責任或者必須要做有利於百姓的教育。

 這個想法自然是好的,但根本就不現實。

 見群臣皺著眉頭,崇禎輕笑了一下,淡淡道:“有哪位愛卿知曉太祖辦學的經歷,給朕講講?”

 此話一出,皺著眉頭的群臣中有幾人豁然抬起了頭,眼中精光閃爍,臉上有了一絲絲的明悟之色。

 諸如袁可立、房壯麗、劉宗周等人眼中閃過了道道震驚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