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2/jsonfs/296/296565/126528142.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yueruzw.com/read.php on line 107
聊聊世界盃那些事-第12章 澳大利亞為何加入亞足聯(第3頁),冰城陳九,月如中文
冰城陳九 作品

第12章 澳大利亞為何加入亞足聯(第3頁)

 也就是說亞洲區12強預選賽,實際上只有2.5個名額,只有兩個小組的第一名才能直接晉級,因此網上那些說國足靠日、韓為東道主佔了名額優勢才僥倖出現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不僅如此,0.5個名額的洲際附加賽被分配對陣歐洲第13名,考慮到亞歐足球之間的巨大差距,相當於變相把名額又削減掉半個。

 所以到最後,亞洲共有4支球隊參加2002世界盃,東道主參賽的福利被最大程度的給削減掉了。

 而且2002世界盃,雖然日韓打出了好成績,但國足和沙特表現可謂非常拙劣,其他大洲代表削減亞洲區名額的呼聲一直沒有停息。

 那邊的大洋洲呢?澳大利亞在附加賽輸給了南美洲的烏拉圭隊,再次無緣世界盃。

 澳大利亞侷限於大洋洲孱弱的足球實力,一直苦於無法參加世界盃決賽圈這個足球界最大的盛事,沒辦法和更強的對手交流,提升自己的足球水平。

 而亞洲因為競爭力不足, 2002世界盃一過, 4.5個名額勢必遭到削減。

 在這兩個背景下,澳大利亞和亞足聯各取所需,牽手走到一起就可以理解了。

 以澳大利亞隊的實力,擠掉一支亞洲球隊,進入世界盃決賽圈幾乎是板上釘釘的,而且事實證明澳大利亞自從加入亞足聯後,從未缺席過世界盃正賽。

 而亞洲區也得以通過這種方式,不但保住了4.5個名額,提升了自己的大洲競爭力,在國際足聯大會上講話也多了一份底氣。

 總之澳大利亞足協加入亞足聯,是雙方基於現實考慮之下,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亞洲明面上似乎吃虧了,但是在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情況下,能保住4.5個名額,從長計議,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今天又扯遠了,再說回到哥倫比亞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哥倫比亞足球的輝煌時期。

 卡洛斯·巴爾德拉馬、法斯蒂諾·阿斯普里拉、雷內·伊基塔等球星的湧現,使哥倫比亞隊在1990年世界盃上一鳴驚人,歷史性地闖入世界盃十六強。

 隨著巴爾德拉馬等超級球星相繼淡出,哥倫比亞國家男子足球隊的風光年代已成過去。

 1998年法國世界盃後,他們連續缺席了三屆世界盃正賽。

 2014年哥倫比亞隊成功打入巴西世界盃決賽圈,相隔16年後再次在世界盃舞臺上亮相。

 鋒線主力法爾考賽前因傷缺陣,j羅帶領哥倫比亞隊小組賽三戰全勝晉級,1/8決賽2:0淘汰烏拉圭首次晉級世界盃八強,1/4決賽中1:2負於東道主巴西隊,止步八強。

 不過j羅憑藉6粒入球獲得巴西世界盃金靴獎。

 2017年10月10日,哥倫比亞隊以南美區第四名,獲得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的參賽資格,這是他們第6次參加世界盃正賽。

 本屆盃賽以拜仁球星j羅和摩納哥球星法爾考領銜的哥倫比亞隊又會有怎樣的表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