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2/jsonfs/296/296565/126528142.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yueruzw.com/read.php on line 107
聊聊世界盃那些事-第12章 澳大利亞為何加入亞足聯(第2頁),冰城陳九,月如中文
冰城陳九 作品

第12章 澳大利亞為何加入亞足聯(第2頁)

 而這次波蘭隊的當家球星是那個在德甲中創造了10分鐘連入5球紀錄的拜仁的箭頭人物萊萬多夫斯基,他身邊還有什琴斯尼、米利克、庫巴等名將壓陣。

 h組另外三支球隊分別是:南美勁旅哥倫比亞隊、非洲勁旅塞內加爾隊以及我們的東亞鄰居日本隊。

 我們先來聊一下南美勁旅哥倫比亞隊,大家都知道南美足球有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三大豪門,而南美洲雖然無弱旅,但因為南美洲總共才13個國家和地區,因此只有4.5個世界盃決賽圈名額。

 哥倫比亞隊的成績一直遜於三大豪門,他們與智利、巴拉圭、玻利維亞屬於南美的二檔球隊,厄瓜多爾、秘魯、委內瑞拉屬三檔球隊。

 而這二三檔的七支球隊其實水平相差不多,他們這七支球隊去爭那剩下的1.5個名額,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這時又引出了另一個問題,有的朋友一定會問,為什麼澳大利亞屬於大洋洲卻非要混進亞足聯來與亞洲球隊爭奪決賽圈名額呢?

 這其實與南美洲那0.5個名額有關,因為大洋洲國家少,總共只有0.5個出線名額,而這個大洋洲的世界盃預選賽第一名要與南美洲的第5名或歐洲的第13名決出這個入圍世界盃的名額。

 很顯然,近幾十年來無論澳大利亞還是新西蘭獲得大洋洲的世界盃預選賽第一名,都很難在附加賽上戰勝南美洲的第5名或歐洲的第13名,拿到晉級世界盃的名額。

 從1986年到2002年這段時間裡,大洋洲長期缺席世界盃決賽圈。

 而亞洲呢?實際並沒有好到哪裡去,雖然自從1986年開始穩定能拿到2個晉級名額,但一直是陪太子讀書的角色。

 從1938年第一次晉級決賽圈,到2002年韓日世界盃以前,?只有兩次殺入淘汰賽的記錄,比起大洋洲也就是魚腩中戰鬥機的水平。

 那麼到了1998法國世界盃32支球隊大擴軍,其他大洲都藉機撈了一把,亞洲和大洋洲卻成了最大的失意者,亞洲只分到了3.5個名額,大洋洲還是維持0.5名額不變。

 不僅如此,這兩個0.5名額還要互相內卷廝殺,澳大利亞被伊朗以客場進球淘汰出局,痛失參加98法國世界盃的機會。

 而亞洲球隊雖然4支球隊齊聚世界盃,但是無奈因為水平實在過於低下,小組賽全部淘汰出局,除伊朗以外甚至一勝難求。

 世界盃決賽圈的參賽名額是要通過競技水平和統戰成本綜合分配的,亞洲球隊如此拙劣的表現,其他大洲覬覦亞洲的3.5個名額,也成為意料之中的事。

 隨後的2002韓日世界盃,帶來新的分配問題。按傳統慣例,東道主自動晉級且不佔據本大洲的參賽名額。

 也就是說,亞洲的名額應該是3.5+東道主名額,但日韓兩個國家聯合主辦又帶來新的困擾。

 3.5+2=5.5,以亞洲不能令人信服的成績,卻拿到5.5個名額,引發其他大洲強烈的反對。

 在其他大洲削減亞洲名額的聲音下,國際足聯給出的意見是:日韓拿到2個自動晉級名額,但日/韓二者其一必須佔據大洲原有的一個名額,也就變成了(3.5-1)+1+1=4.5個名額這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