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何以甚 作品

第五十三章 東海龍王,雕籠作盞!


 自羲渾氏之後,滄海再無龍皇。但被諸方敬為“龍君”的,卻還是有一些。

 有的是確實統御一方、擁有遠勝其他皇主的力量,有的是為海族做出卓越貢獻,為海族所敬。

 譬如身為傳奇賢師的覆海,譬如那位託舉海族躍升的皋皆。

 但真正能夠代表海族最高權柄的,還是“滄海龍君”之尊位。

 執掌滄海王庭,統御諸方水域。滄浪之水,盡系君名。

 “東海龍王”算是這尊君位的別號。

 與那些身居高位的老古董不同,當代東海龍王敖劫,還很年輕。

 他只有三千九百二十九歲,生於道歷新啟之日,以“劫”為名。

 為他取名的那位龍族智者,在他出生的那一天就已經死去。

 也不知這個“劫”,究竟是對誰而言。

 敖劫與道歷同齡,在兩千七百歲的時候,正式坐上“滄海龍君”大位。執掌滄海至今,逾千年矣。

 他掌權以後所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趁著暘國崩滅的時機,揮師西進,兵圍蒼梧境、關鎖天淨國,傾覆金烏臺,衝出迷界,大舉攻入近海!

 這也是海族歷史上,最接近“反攻現世”的一次。

 他也一度被視為“當代龍皇”,距離那無上尊位觸手可及。雖則最後功敗垂成,卻也為海族贏得族運,為自己贏得了巨大聲望。

 不過當年那一戰,於他的執政生涯,也是極大的分水嶺。

 在那一戰之前,他對人族的態度最為激進。比現在最熱衷於兩族戰爭的大獄皇主都要更激烈,不斷地尋找機會、創造機會。執政百餘年,天天高舉“西進”旗幟,刀劍無一日歸鞘。很多人都相信,在九國分暘的故事裡,他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在那一戰之後,他的戰略方向就來了個大轉彎,對人族保持防守態勢,著重於迷界防禦體系的構建,決口不提反伐現世的事情。而是把更多的精力,轉向開拓滄海深處——

 在很多海族強者看來,這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滄海如此貧瘠,環境如此惡劣,往滄海更深處開拓,所耗甚巨,所得甚少。元宗聖的《天荒筆記》有言,“拓海萬里,所得一毫。未嘗不耗血填路,割肉奉糧。”

 有時候在迷界贏上一場戰爭,或劫掠一方界域,所獲就要強過滄海開拓不知多少。而戰爭的損失,往往還不及開拓滄海高。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當年羲渾氏指神陸而誓,言曰“滄海萬代,不可忘歸。若血裔將絕,絕嗣者當面神陸死!”

 轉向滄海深處開拓,幾乎等同於在戰略上放棄神陸,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對先代海族的背叛!也背棄了海族不死不休的抗爭精神。

 如此一來,要怎麼做選擇,幾乎是個不太需要思考的事情。

 就連敖劫這等威望一度蓋壓歷代的滄海龍君,都不敢說不歸神陸,只說“東拓蓄糧”、說“覷機轉進”,說些“東方有異寶將出,吾將往而攫之,益得海眾”之類的話。

 在那場大戰後的千年時光裡,敖劫完全是藏光晦影的狀態。

 雖然坐於至尊,握權滄海,卻極少顯於眾前,也不主持什麼戰爭。若非有攻入近海的功業,恐怕早就被海眾忘卻了。

 他在滄海深處開拓多少棲居地,不會被勇敢的海族戰士們記住。那些真王皇主於前線對人族的勝利,卻是會被反覆的傳頌。

 而他也極大地放權,言曰“能濟滄海,朕何惜王座!”

 比如上一次迷界戰爭,就幾乎全是皋皆主導。

 但千年開拓驀回身。

 今日人族大舉攻入滄海,他這個“滄海龍君”,終是不能再“放權”,終是到了必須要站出來的時候。

 然而景國的準備如此充分,以中古天路為雲梯,以永恆天碑為攻城槌……滄海要如何抗拒?

 今日兩尊天下名將在此,兩支天下強軍滿額,九子鑄碑,景皇遙御……簡直傾山填海之勢。

 敖劫雖是定矩築牆以截橋,翻覆滄海抵天碑,也頗覺力不從心!

 “姬鳳洲!”

 海潮翻卷,激雷交撞,那無盡深海里,響起敖劫的悵聲:“景人靖海,描下如此宏圖,非一日之功,而海族事先竟無所察,此取死之道!遍覽神陸諸國,皆爭蠅頭小利,唯獨中央大景,雄略滄海,強求永治。你的手筆,朕認可了!縱使烈山復生,恐也不過如此!”

 他對姬鳳洲極盡讚揚,又道:“滄海得治,億兆滄海生靈能得永寧,是朕一生所願。閣下若能全之,本君也算無憾。大治滄海,不必在敖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