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告御狀!
“將軍!私密馬賽!”
十幾個身著盔甲的東瀛將領跪在地上,以頭搶地謝罪。
上位之上,一相貌平平但隱隱有鷹顧狼視之態的中年男子臉上怒容未消,目光掃視著下方眾人:“第一軍小西行長、第三軍黑田長正呢?怎麼沒來!”
總軍師宇喜多秀家面帶悲痛開口道:“將軍!小西行長、黑田長正二人領兵三萬,於谷山圍攻明軍山東都指揮使胡宗憲部,不料明軍鎧甲、兵器遠勝我軍,遂落得慘敗!
後在撤退時被胡宗憲麾下一員小將領軍圍堵……二人陣亡!
我軍三萬將士……也全都玉碎殉國了!”
豐臣秀吉出身貧寒,雖是人傑,但終究缺少戰略眼光。
其實在忠州一戰後,朝鮮軍隊主力就已經幾乎被全殲了,拿下朝鮮也只是時間問題。
可豐臣秀吉太狂妄了!狂妄到將大明視做與朝鮮同等的對手,一路不顧戰線拉長,後勤的壓力,肆無忌憚的挺進。(感興趣的可以搜一下資料,戰線拉的相當抽象了。)
甚至還妄想分兵跨越鴨綠江進攻女真,結果毫無意外,被女真一個部落打的和孫子一樣,只能退回鴨綠江南。
也正是因為這種離譜到極致的大戰略,還有不顧後勤壓力的戰線。所以被李如松抓住機會。
親自領精銳直扎開城、又命一萬糧食進駐淮陽附近,兩座城池相互拱衛,拉起一道封鎖線。
封鎖線以南,只守不攻,抵禦日軍。
封鎖線以北,則命麾下部將層層遞進,圍剿北部日軍。
雙方交戰僅僅不到三個月,日軍就已經陣亡了近五萬人!
封鎖線以北的守軍更是全軍覆沒。
豐臣秀吉手下九大軍團,第一、第三軍團全軍覆沒。
第四、第五也被李如松打至半殘廢狀態。
水師方面,李如松任命朝鮮方面李舜臣為水師參將。李舜臣熟悉朝鮮附近水勢地形,不斷騷擾日軍後勤,不時抓住機會聯合明朝水軍進行攻擊。
日本方面的水軍損失慘重,後勤方面補給也越發的困難了。
“將軍,我們不是大明的對手!東方這個古老而龐大的國度一樣都在!我們之間的差距太大了!退兵吧!將軍!”
李如松五萬打他們十六萬和打孫子一樣,要是等大明動怒那就全完了。
東瀛方面拉起這十六萬軍隊,幾乎可以算是舉國之力了。
而且豐臣秀吉之所以劃分九個軍團並不是因為其他原因,而是因為這些軍團實際上是九個軍閥,軍團麾下的士兵大多都是他們自己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