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3頁)

 二戰時期的精神病治療方案落後到超出白蓁蓁的想象,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要在十年以後才能在法國出

 現。在此之前,精神科採用的治療方法千奇百怪,開顱,腦葉摘除,電擊,拘束……

 這哪是治療,根本就是變相殺人。而最可笑的是,1940年,精神病學領域資料積累的最齊全的國家是德

 國,是在希特勒掌控下的德國,但是所有的病人都被扔進了集中營。

 瑪格達麗娜的病情不算太糟糕,出了監獄一路上安靜的彷彿不存在,治癒的幾率很高,可要是把她塞進

 這個時期的精神科病房,無疑是讓她自生自滅。

 白蓁蓁想來想去,找了醫生開具有少量鎮定作用的麻醉劑和催眠性質的鎮靜劑。效果肯定沒有精神病專

 用的藥物好,但這已經是目前她能找出來最有用的藥物了。

 開好了藥,她對弗朗茨說,“我們送她回家吧。”

 待在家人身邊的安全感總比一個人活著要好。

 弗朗茨蹙眉,“你確定嗎?可我覺得……”

 白蓁蓁並不打算聽,“我覺得待在父母身邊她一定能過的很好。”

 弗朗茨其實是想告訴她,她的想法過於天真了。這個時代的人們對精神疾病諱莫如深,讓一個精神病回

 家,就等於送她去死。

 還不如直接槍斃來的果斷。

 女孩子天真一點不是什麼壞事,只要有人願意替她承擔一切。他最後什麼也沒說,驅車開往斯利溫斯塔

 家。

 到了目的地,為了避免產生不必要的情緒爭執,白蓁蓁沒讓弗朗茨下車。

 開門的是瑪格達麗娜的母親,白蓁蓁在醫院見過她一面。失去女兒的這兩個月裡,斯利溫斯塔夫人過的

 並不好。從前她和瑪格達麗娜站在一起像是姐妹,現在看來,母女的界限一目瞭然。

 說明了來意和瑪格達麗娜的身體狀況,白蓁蓁將藥物交給斯利溫斯塔夫人,為她介紹各自效果和適合劑

 量。

 “巴比妥類不比尋常麻醉,劑量過多會導致昏睡不醒;嗎啡太容易上癮,臨床效果是鎮痛,但是鎮靜的

 效果也不差。您的女兒有一些自殺傾向,但病情不算特別嚴重,好好照顧康覆幾率很大……”

 夫人似乎心不在焉的,白蓁蓁看了一眼神遊天際的瑪格達麗娜,又看了一眼夫人,試探著問了一句,

 “您會好好照顧您的女兒嗎?”

 “……會的,當然會的。”

 回答的時候,斯利溫斯塔夫人的目光躲躲閃閃,白蓁蓁心中隱約冒出疑問,她真的像一位母親一樣能好

 好照顧生病的女兒嗎?

 離開前,瑪格達麗娜盯著白蓁蓁看了許久,忽然開口說了清醒至今的唯二兩個單詞,前半句和後半句的

 意思完全相反,她說對不起和謝謝你。

 白蓁蓁始終覺得她本性不壞,她希望她能活到戰後。可她不知道,年輕的瑪格達麗娜沒有死在漆黑的監

 獄裡,沒有死在染血的槍膛下,唯獨死在了舊時代愚昧的偏見中。逼仄狹隘的角落是她的墳墓,冷眼旁觀的

 父母是掩埋至她頭頂的黃土。

 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白蓁蓁,沒有人告訴她這一殘酷的現實是她自己親手造成的,她乾淨到彷彿一塵不

 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