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佛像之秘(第2頁)
“嗐,我是個粗人,哪兒懂什麼佛經這個東西是我偶然得到的,卻不明白上面到底寫了些什麼玩意兒,因此心中十分好奇,特地拿來請子瞻兄賜教。吃人家的嘴短,你老兄可不能推辭。”
大宋道門昌盛,但是蘇軾一家卻篤信佛教,辛子秋跟他關係極佳,自然也清楚這一點。
他知道這位大文豪雖然年紀比自己大不了幾歲,但是學問極深,不僅精通各種佛教典籍,還對梵文,突厥文和西夏文等都有鑽研,甚至書畫雕刻,金石篆文無一不精。
因此昨晚默記下玉佛上的符文後,他就有了前去拜訪蘇東坡的想法,誰知可巧不巧,兩人還真就在早點鋪子遇到了。
而且果然如他所料,蘇軾對這些神秘符號極感興趣,更似乎看出了不少門道。
……
蘇東坡興致勃勃地研究了一會兒,這才為辛子秋解釋道:
“這四句偈語,其實十分有名,你若多讀些史書,自然也會知道。這是一百多年前大梁朝一位有名的僧人圓寂之前留下的。這位僧人名叫契此,俗世間給了他個外號,叫做‘布袋和尚’。
“至於這些圖畫,則是古梵文,不過你記錄的有些次序雜亂,畫得也不太規整,我現在也只認得‘無漏’,‘金剛’這幾個字。這樣吧,你這張紙留給我,待我回到客棧,找些典籍查閱一番。”
辛子秋一聽,忽然覺得有些過意不去,忙道:
“我就是隨便問問,子瞻兄若是還要大耗精力去研究查閱,那就算了,你過幾天還有考試,不如先留著,等殿試過後再說。”
在之前的聊天中,他得知現在京城丁酉科的會考已經結束,蘇家兄弟二人同時高中進士,不日便將參加殿試。
以蘇軾的才華,殿試當然不在話下,但辛子秋覺得,既然已經得知人家要考試,就不該在這個關鍵時刻拿自己的私事浪費他太多時間。
但蘇軾卻不以為意,他腹有詩書,胸有成竹,根本沒把殿試放在心上,反而對這些符文的來歷十分感興趣。
在他的再三詢問下,辛子秋也不隱瞞,打開百寶囊,將小玉佛取了出來,遞給他觀看。
蘇軾輕輕撫摸著這塊玉佛,彷彿著了魔一般目不轉睛,不停地咂嘴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