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帆 作品
第236章 劍指(9)(第3頁)
福克斯自然不是冤大頭,誰的錢也是大風颳來的,福克斯的錢雖然有些外力相助,但是湊錢湊多起來也不容易,起碼要會算賬不是?
福克斯在後面的合作裡面很簡潔明瞭地說了一句話,有求必應。就是德國企業在西澳,所有的技術方面行為,在並不過分的情況下,西澳都會盡量給予滿足,同樣的,西澳需要的有關所有德國企業的技術方面的需求,也希望德國人有求並應,哪怕是壓箱子的底褲。
當時幾乎所有的德國企業都在猶豫要不要簽字,雖然這份東西年限是20年,但保不齊20年自己的絕活都會拱手相送,對於資本家來說這是絕對不可以的接受的條件。
不過對面是德國人,一個用鐵與血統一起來,然後在所謂的最後一戰中被迫簽下喪權辱國條約的戰敗國的國民。
最後有一個人第一次和西澳簽下了這份德國明顯是吃虧的條約,這個人是古斯塔夫-克虜伯。
當時的克虜伯已經年過50,他和眾多工業界的大佬們說了一番話,讓他們最後也跟著克虜伯同樣在上面簽字:
先生們,我曾經或多或少地說過,德國需要重新建立起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單靠魏瑪政府的補助和英國人付給克虜伯的“專利費”是遠遠不夠的。
很多人對克虜伯很鄙視,認為我們用著德國犧牲的英雄才能有的“死難財”來恢復元氣,來賺錢是極度不恥的行為,甚至有報紙在頭版詛咒我該下地獄。
我們的國家已經沒什麼是可以剩下的了,包括我們的尊嚴。因為早在我們的政府代表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之時,我們作為德意志的一員,早就沒有了一切。
可如今還有一個地方覺得我們的褲兜還有點東西可以和他們交換各種我們急需的東西,我不知道你們都需要什麼,我需要金錢,煤鐵,稀有金屬,橡膠等等各種原材料,他們都能給。
既然如此,我有什麼理由拒絕!克虜伯必須時刻準備著,在一個合適的時間,再次讓德國擁有最具威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