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新城(中)(第3頁)
最後事實證明了,這些輪船大多數都承受住了壓力,還比設計壽命用得更長一些,當然也有一小部分的輪船開裂而沉沒。
福克斯毫不知恥地把這方法提給了各大造船廠的廠主們,幾乎所有的造船廠在這段時間內都是採用了這種方式生產輪船。
成績是非常明顯的,在5年時間內,就下水了超過2000艘各式各樣的輪船,其中因為焊接工藝的不成熟而導致64艘船沉沒外,其餘的都承受住了時間的考驗,都使用到了設計壽命的那一天。
就連德國各家造船廠和企業聯合成立的船舶建設工程局也對這種方式讚歎不已,認為這一革命性的技術創新大大地縮短了造船的時間,並且促進了焊接技術代替鉚釘的造船手段的發展。
在這個時空裡,成立在荷蘭海牙的船舶建設工程局沒有因為經營不善而面臨倒閉,早在1922年福克斯到達德國簽下進一步合作文書的時候就伸手拉了這個工程局一把。
船舶建設工程局當初成立的目的就是整合當時各大船廠的資源技術,聯合在一起和國際接軌讓建設潛艇技術不至於那麼落後國際那麼遠的。
原先比較看中潛艇技術的船舶建設工程局被福克斯“騙”到了埃克斯茅斯灣,不單隻進行潛艇技術的研究,福克斯還比歷史上更早地拉了德國海軍入夥。
福克斯找上了埃裡希-雷德爾,找上他的時候,雷德爾剛建立了秘密的指揮與參謀人員訓練班不久,在聽聞了這個消息後,還不是波羅的海司令官的雷德爾就開始發動人脈讓其前往西澳參加了這個項目。
德國海軍方面投入了十萬美元作為入股後,船舶建設工程局開始加大除了潛艇方面外的技術研究,這比原先歷史上提早了好幾年。
在隨後幾年福克斯和雷德爾的交流中,雷德爾開始考慮未來海軍的發展發現,不過他也沒把資源過多的投入到新的方面之中,只是表達了對新事物的好奇。
福克斯也知道這個男人是學艦炮學、魚類學的,大艦巨炮是個男人看了就會念念不忘的,何況雷德爾還自己寫過兩本書呢。
但船舶建造工程局和其他造船企業還是開始了研究其他新鮮玩意的工作,比如新的觸發引信、艦載機液壓彈射器等等。
當然潛艇方面的事情也沒有落下,在1923年福克斯把船舶建造工程局“騙”過來不久,就在埃克斯茅斯灣建設了一所“潛艇警備學院”,明面上是教授學生怎麼防範潛艇進入領海,其實裡面同時還在培訓這操作潛艇的學員……
而這所學院是處在西澳海警部門的管轄下的,海上警察要防備潛艇?放在現代是有些無能為力,但是在一戰後不久的時間段內,潛艇還是不怎麼好用的,他們只能在水下待上很短的一段時間。
做戲做全套,西澳海警部門還煞有其事地從英國進口了聲吶,雖然英國政府對此感到有些可笑,但是也給通過了,他們也知道澳大利亞沒什麼海軍,多個警備部門防範下潛艇也是好的,這又不是什麼十幾英寸的大炮。
英國政府點頭了,聯邦政府自然也得點頭,而最開心的不過於澳大利亞的皇家海軍了,一聽到最新的聲吶被西澳海軍買到並裝備在了艦艇上,他們就屁顛屁顛地跑了過來希望轉讓那麼一兩套。
不要懷疑澳大利亞海軍這個時間段的“窮”,他們是真的窮。
自從戰爭勝利,聯邦政府很自覺地交出幾艘戰艦作為話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犧牲品後,澳大利亞海軍的規模就一直在縮水。
不單隻船字數量在削,就連軍費,人員也在削減,原先歷史上戰後1.2萬人到了1934年的7000多人,實在是越活越回去了。
如果不是日本在東亞興風作浪引起了一部分人的警覺開始撥款建造新船、購買新船、培訓水手,說不定就沒有什麼澳大利亞皇家海軍了。
福克斯為了交好海軍,也為了不讓海軍有人懷疑並且調查埃克斯茅斯灣以及其他重要的港灣,同意了轉讓兩套新的聲吶,同時也點頭讓一些海軍在役官兵進入學院內修習。
讓海軍的人進入反潛學院福克斯也考慮了很久,也想過可能會發生的危險情況,但最終福克斯還是點頭了。
身正就不怕影子斜,福克斯的身子雖然不怎麼正,但是規化地方的時候福克斯就考慮過了很多事情,潛艇兵的教課地址雖然也在反潛學院內,但肯定是相隔了好一段的距離的。
而且,潛艇兵的課程內也有有關反潛的內容,畢竟知己也要知彼嗎,有什麼突擊檢查也不用擔心。
更何況,裡面也有不少澳洲的華人,更讓人驚奇地是,裡面還有澳洲土著民族,也有拉丁美洲族裔,也有黑人,只不過只有那幾個拉丁美洲族裔和黑人罷了。
與其關注那些略顯奇怪的地方,這些不是白人的學員恐怕更吸引海軍來的人注意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