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883【兼併問題】(第3頁)
“諸侯沒了,卻有世家豪強。因此漢代遷徙大族,聚陵而居。”
“世家豪強漸不可制,他們兼併土地、隱匿人口、逃避賦役。國家無錢糧可徵,百姓無立錐之地,這便有了兩漢末年之亂。”
“魏晉南北朝,世家更是變成門閥。修築鄔堡,控制人口,田連阡陌,累世卿相,左右朝政,宛如國中之國。”
“隋唐租庸調,以均田制立國。五姓七望帶頭兼併土地,均田制敗壞,租庸調崩潰。朝廷不能供養軍隊,始有節度使,引發安史之亂。此禍延續至五代,前宋雖然統一,卻始終無法收復燕雲。”
“宋代的冗官、冗兵、冗費從何而來?”
“冗官是恩蔭氾濫,做宰相的能恩蔭幾個子孫,做知府的又能恩蔭幾個子孫。國公能恩蔭幾個子孫,縣侯又能恩蔭幾個子孫。就連皇帝生日,知州派兒子進京賀壽,這個兒子也能恩蔭為官!”
“冗兵是因為要打仗嗎?朝廷賦稅日重,大族兼併無數,流民越來越多。只能不斷的招募流民為廂軍,最後全國軍隊竟有百萬之眾!”
“從范文正公,到王荊公,甚至是那奸臣蔡京。為何一直要變法?”
“就兩個字:錢糧!”
“有士子問我,大明為何要打壓義門?且拿江州義門陳氏來舉例。”
“他們建書院和醫堂,讓族人都讀得起書,讓族人都看得起病。天災之年,還會賑濟鄉里,即便外姓之人也能得活。這確實值得稱道,不愧義門之名。但他們哪來的錢?哪來的糧食?”
“他們仗著錢多兼併土地,把同鄉外姓變成客戶。自己卻免徵徭役。甚至是隱匿土地人口,導致官府難徵賦稅。”
“地方官為了交差,只能加徵當地其他百姓的稅額。這導致更多農民破產賣地,江州陳氏又趁機兼併。導致官府更難徵稅,當地外姓之人賦稅更重!”
“前宋拆分陳氏,他們在五縣只剩47處田產。可僅僅過了百年,他們的田產又恢復到200多處。這些田產怎麼來的?靠損公肥私,靠壓逼外姓。”
“如果全天下的大族,都搞義門這一套。朝廷還怎麼徵稅?剩下的小戶小民,賦稅該有多重?”
“到時候,再來一個方臘,再來一個鐘相,朝廷哪還有錢糧出兵鎮壓?恐五代亂世再起!”
“現在,你們明白為何朝廷要打壓義門嗎?”
這個問題是張良佑提出的,他站起來端正作揖:“多謝先生教誨,晚生已知其中道理。”
陸陸續續,有數百學生站起,朝著魏良臣作揖。
剩下之人,有些不認可此理。尤其是對歷史的闡述,他們認為漢唐亂世,並非土地兼併而起,而是因為昏君和姦臣作祟。
還有一些沒啥反應的,純粹是因為坐得太遠,聽不清楚魏良臣在講啥……
魏良臣說道:“此番道理,陛下已寫成《歷史論》,正交給翰林院學者潤色。今後科舉的策論題,極有可能會考!”
(本章完)
“世家豪強漸不可制,他們兼併土地、隱匿人口、逃避賦役。國家無錢糧可徵,百姓無立錐之地,這便有了兩漢末年之亂。”
“魏晉南北朝,世家更是變成門閥。修築鄔堡,控制人口,田連阡陌,累世卿相,左右朝政,宛如國中之國。”
“隋唐租庸調,以均田制立國。五姓七望帶頭兼併土地,均田制敗壞,租庸調崩潰。朝廷不能供養軍隊,始有節度使,引發安史之亂。此禍延續至五代,前宋雖然統一,卻始終無法收復燕雲。”
“宋代的冗官、冗兵、冗費從何而來?”
“冗官是恩蔭氾濫,做宰相的能恩蔭幾個子孫,做知府的又能恩蔭幾個子孫。國公能恩蔭幾個子孫,縣侯又能恩蔭幾個子孫。就連皇帝生日,知州派兒子進京賀壽,這個兒子也能恩蔭為官!”
“冗兵是因為要打仗嗎?朝廷賦稅日重,大族兼併無數,流民越來越多。只能不斷的招募流民為廂軍,最後全國軍隊竟有百萬之眾!”
“從范文正公,到王荊公,甚至是那奸臣蔡京。為何一直要變法?”
“就兩個字:錢糧!”
“有士子問我,大明為何要打壓義門?且拿江州義門陳氏來舉例。”
“他們建書院和醫堂,讓族人都讀得起書,讓族人都看得起病。天災之年,還會賑濟鄉里,即便外姓之人也能得活。這確實值得稱道,不愧義門之名。但他們哪來的錢?哪來的糧食?”
“他們仗著錢多兼併土地,把同鄉外姓變成客戶。自己卻免徵徭役。甚至是隱匿土地人口,導致官府難徵賦稅。”
“地方官為了交差,只能加徵當地其他百姓的稅額。這導致更多農民破產賣地,江州陳氏又趁機兼併。導致官府更難徵稅,當地外姓之人賦稅更重!”
“前宋拆分陳氏,他們在五縣只剩47處田產。可僅僅過了百年,他們的田產又恢復到200多處。這些田產怎麼來的?靠損公肥私,靠壓逼外姓。”
“如果全天下的大族,都搞義門這一套。朝廷還怎麼徵稅?剩下的小戶小民,賦稅該有多重?”
“到時候,再來一個方臘,再來一個鐘相,朝廷哪還有錢糧出兵鎮壓?恐五代亂世再起!”
“現在,你們明白為何朝廷要打壓義門嗎?”
這個問題是張良佑提出的,他站起來端正作揖:“多謝先生教誨,晚生已知其中道理。”
陸陸續續,有數百學生站起,朝著魏良臣作揖。
剩下之人,有些不認可此理。尤其是對歷史的闡述,他們認為漢唐亂世,並非土地兼併而起,而是因為昏君和姦臣作祟。
還有一些沒啥反應的,純粹是因為坐得太遠,聽不清楚魏良臣在講啥……
魏良臣說道:“此番道理,陛下已寫成《歷史論》,正交給翰林院學者潤色。今後科舉的策論題,極有可能會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