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432【發明和教育】(第2頁)
而南襄盆地這邊,土地沒那麼硬,還須大面積開荒,採用曲柄踏犁更適合。
當然,如果耕牛足夠的話,什麼柄的踏犁都用不著,使用耕牛開荒才是最快的。(山區除外)。
比陽縣令容遜發明曲柄踏犁,可以大大提升開荒速度,目前已被朱國祥連升兩級。但依舊在做比陽縣令,只是品級提升了,等有更高級的官缺再調任。
魏泰在旁邊說:“鄧城縣的踏犁,蒲縣令已讓工匠改為曲柄。我親眼去見了,對農民有好處,勞作久了也不會累出腰病。”
朱銘突然問道:“明年初要恢復襄陽府學,不知老先生可願前往坐鎮?”
“教伱的那些東西?”魏泰沒有立即答應,而是開口反問。
朱銘笑道:“我的學問,老先生若是認可,自然可以親授。若是不認可,讓別的學究授課便是。”
“容老朽想想。”魏泰說道。
魏泰畢竟是跟王安石兄弟、曾布兄弟、米芾等人來往的老一輩,他去襄陽府學做校長就算啥都不幹也足夠了。
自從朱家父子起兵以來,地盤內部的官方學校就廢了。
既沒有科舉,又不能升學,哪個學生還願意留下來讀書?而且,校長和老師都是大宋官員,能跑的早就已經逃之夭夭。
父子倆有太多事情要處理,辦學反而是最不著急的。
主要還是沒想到,到底該怎樣辦理官學。
王安石和蔡京的三舍法,已經跟現代升學制度非常近似。但財政開支太大了,除了外舍生得出錢,其他學生全部免費,還特麼要提供伙食。
就算要這樣搞,也只能小規模搞,明清兩代便是如此。
可小規模搞起來,等於失去其意義,成為一種彰顯文教的象徵。
父子倆討論的結果,竟然跟蔡京罷相前的最終改革一模一樣!
即消減官學規模,保留升學制度,官學生可以參加科舉。太學畢業生,能夠獲賜進士出身,但要減少每年的畢業名額——正常情況,每年太學畢業十到十五人,必須減少到十人以下。
同時,小學、縣學不再費用全免,用自費生的學費來養官費生。
蔡京在改革後期也是這麼做的,外舍生全都得交學費,而且人數比例超過70%。一旦升到內舍,立即學費和住宿費全免。至於更高級的上舍生,佔比大約為5%。
這是一種畸形的升學制度,就拿小學舉例,一共有五個年級。一二年級需要交學費,佔比70%;三四五年級不交學費,佔比30%。不說畢業了,升年級都困難,大部分屬於留級生。
而從小學升入縣學、州學、太學,每次升學不光要比成績,還要比學生家裡的人脈關係。
漏洞太多,父子倆需要補齊。
首先是嚴格升級升學考試,減少作弊現象和裙帶關係。蔡京也是這樣做的,但他根本做不到,因為他的黨羽,帶頭破壞他的規矩。太學的徇私舞弊現象,甚至一度驚動宋徽宗,一口氣貶了五個蔡黨核心成員。
其次是通過正常科舉,給那些無法畢業的官學生一條出路。蔡京同樣這麼做了,剛開始改革就被罷相。
朱家父子跟蔡京不同的是,偏遠州縣的官方學校,他們也會予以保留,只不過學生人數更少而已。蔡京為了省經費卻是一刀切,對偏遠州縣不管不顧,直接將那些學校廢除。
當然,如果耕牛足夠的話,什麼柄的踏犁都用不著,使用耕牛開荒才是最快的。(山區除外)。
比陽縣令容遜發明曲柄踏犁,可以大大提升開荒速度,目前已被朱國祥連升兩級。但依舊在做比陽縣令,只是品級提升了,等有更高級的官缺再調任。
魏泰在旁邊說:“鄧城縣的踏犁,蒲縣令已讓工匠改為曲柄。我親眼去見了,對農民有好處,勞作久了也不會累出腰病。”
朱銘突然問道:“明年初要恢復襄陽府學,不知老先生可願前往坐鎮?”
“教伱的那些東西?”魏泰沒有立即答應,而是開口反問。
朱銘笑道:“我的學問,老先生若是認可,自然可以親授。若是不認可,讓別的學究授課便是。”
“容老朽想想。”魏泰說道。
魏泰畢竟是跟王安石兄弟、曾布兄弟、米芾等人來往的老一輩,他去襄陽府學做校長就算啥都不幹也足夠了。
自從朱家父子起兵以來,地盤內部的官方學校就廢了。
既沒有科舉,又不能升學,哪個學生還願意留下來讀書?而且,校長和老師都是大宋官員,能跑的早就已經逃之夭夭。
父子倆有太多事情要處理,辦學反而是最不著急的。
主要還是沒想到,到底該怎樣辦理官學。
王安石和蔡京的三舍法,已經跟現代升學制度非常近似。但財政開支太大了,除了外舍生得出錢,其他學生全部免費,還特麼要提供伙食。
就算要這樣搞,也只能小規模搞,明清兩代便是如此。
可小規模搞起來,等於失去其意義,成為一種彰顯文教的象徵。
父子倆討論的結果,竟然跟蔡京罷相前的最終改革一模一樣!
即消減官學規模,保留升學制度,官學生可以參加科舉。太學畢業生,能夠獲賜進士出身,但要減少每年的畢業名額——正常情況,每年太學畢業十到十五人,必須減少到十人以下。
同時,小學、縣學不再費用全免,用自費生的學費來養官費生。
蔡京在改革後期也是這麼做的,外舍生全都得交學費,而且人數比例超過70%。一旦升到內舍,立即學費和住宿費全免。至於更高級的上舍生,佔比大約為5%。
這是一種畸形的升學制度,就拿小學舉例,一共有五個年級。一二年級需要交學費,佔比70%;三四五年級不交學費,佔比30%。不說畢業了,升年級都困難,大部分屬於留級生。
而從小學升入縣學、州學、太學,每次升學不光要比成績,還要比學生家裡的人脈關係。
漏洞太多,父子倆需要補齊。
首先是嚴格升級升學考試,減少作弊現象和裙帶關係。蔡京也是這樣做的,但他根本做不到,因為他的黨羽,帶頭破壞他的規矩。太學的徇私舞弊現象,甚至一度驚動宋徽宗,一口氣貶了五個蔡黨核心成員。
其次是通過正常科舉,給那些無法畢業的官學生一條出路。蔡京同樣這麼做了,剛開始改革就被罷相。
朱家父子跟蔡京不同的是,偏遠州縣的官方學校,他們也會予以保留,只不過學生人數更少而已。蔡京為了省經費卻是一刀切,對偏遠州縣不管不顧,直接將那些學校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