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107【物理大道】(第2頁)

  二百多師生,磨磨蹭蹭,搬著板凳散去。

  閔文蔚也氣呼呼回自己的辦公室,卻不知道,等他走後,一些學生忽然折道去追陳淵。甚至還有一個書院老師,躲著山長也跟去了。

  閔子順一陣奔跑,卻不見陳淵的影子,茫然邁步追尋,猛見老槐樹下站著兩人。

  他興奮疾奔過去,便聽到一番對話。

  陳淵說道:“未有天地之前,太極是個混沌之物。太極分陰陽,一陰一陽之謂道。形而上者為理,形而下者為氣,理一分殊,不辨先後。人生天地間,具二五之氣。得清者智,得濁者愚,中和者為聖賢。向學求道,便是求一箇中和。明善求仁,愚者亦能為聖賢矣。”

  朱銘沒有去顛覆古代世界觀,因為這屬於宋代的大眾認知,不管哪個學派都認可此言。

  難道還要扯宇宙大爆炸?

  就算扯出來,也能說大爆炸之前,混沌宇宙便是太極。陰陽分化,就有了宇宙大爆炸,而五行之氣就是各種宇宙元素,理則是宇宙運行的各種規律。

  朱銘說道:“晚輩主修《周易》,繫辭傳有云:一陰一陽之謂道……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

  “然也!”陳淵拍手讚道。

  開創學派,不能隨便瞎說,得符合聖賢文章,否則就難以服眾。

  《易經·繫辭傳》裡說得很明白,天地大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百姓每天都在用,卻不知道其中道理,所以君子的大道無法彰顯。道理顯露出來就是仁,道理藏起來就是百姓日用。如果萬物能各正其性,盛德大業就能成功。

  這便是朱銘和陳淵的開宗依據。

  即讓老百姓知道,他們的日常生活存在大道,並讓他們明白這些道理。則天下百姓都是君子,聖人大道就彰顯了,盛德大業也就成功了。

  朱銘繼續說:“顯諸仁,藏諸用。可緣用求仁,亦可以仁化用!”

  陳淵讚歎道:“善哉,令尊真乃大儒也!”

  朱銘又在夾帶私貨,他想搞出“實學”一派來。

  道理藏起來是日用,百姓明白了就能做仁人君子。那麼多君子拿來幹啥呢?當然是化仁為用,即君子用自己掌握的道理,轉化成老百姓的日用。

  化仁為用,可以是道德層面的,教導老百姓懂禮守法、尊老愛幼。也可以是發明創造、興修水利,有了《周易》做背書,今後的雜學也是大道,並非什麼旁門小道。

  “百姓日用即為道”,這是認識論。

  “緣用求仁”,這是方法論。

  “化仁為用”,這是實踐論。

  朱銘繼續說道:“家父推崇農學,農學不是最大的百姓日用嗎?家父常說,耕種亦含天地大道。譬如花朵,分雌花與雄花,此非陰陽之道耳?雌花雄花交媾,結出糧食果實,此亦陰陽合和之道。從耕種而得知此理,這便是‘緣用求仁’。如何‘化仁為用’呢?那便是人工授粉,在天氣不好、蜂蝶不多的時候,以人媒促成雌雄花朵交媾。如此,糧食就能增收,仁便化為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