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六百零五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正菩提(第3頁)

    而鐵馬,也成為了大明煤銀對流的重要支點之一。

    在戚繼光看來,大明君臣們總是在討論著白銀或者說貨幣的流動性,而戚繼光更加在乎,貨物的流通性。

    在更多的貨物,還是更多的貨幣之間,戚繼光傾向更多的貨物,只有更多的貨物,才能催促著貨幣的增長和流通,沒有足夠的貨物,貨幣就只是堆積如山的銀塊而已。

    大明內外正在快速的煥發出了新的活力,這是一個波瀾壯闊、前所未有的時代,而處於鉅變中的人們,反而並沒有意識到這種變化的劇烈。

    三月十八日,天未亮的時候,李如松就帶著騎營開始從德勝門入京,因為是操閱軍馬,所以並沒有攜帶火器,而是清一色的陌刀,陌刀全長一丈,刀刃長達二尺一寸的兩面刃,刀柄以紅色麻繩纏繞。

    其實從唐代中晚期起,這種長柄刀就逐漸退出了戰場,因為逐漸失去了使用環境,重達十五斤的陌刀,是一種獨屬於精銳選鋒的兵刃,只有精銳中的精銳,才能在戰場上揮舞這種大刀,換成弓弩、或者火器能夠更加有效的殺傷。

    大明專門打造這種不符合眼下戰場環境的兵器,其主要目的也是為了明承唐制的政治需要,也是為了宣揚武威,畢竟這種大傢伙,看起來就特別的唬人。

    清晨的天光仍然昏暗,一個三千人的騎營已經來到了午門之前列陣等待。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清一色、整齊的陌刀被騎營銳卒扛在了肩上,陌刀的刀刃和甲冑,反射著清晨的陽光,熠熠生輝,這是大明武德的具體體現。

    自武宗落水之後,一直到萬曆年間,春秋大閱才開始正常舉行,這是張居正稍復祖宗成法的一部分。

    在鼓聲和號角聲中,一身明光甲的皇帝陛下,騎著高頭大馬,緩緩的走出了午門的城門,而後輕輕勒馬,看向了李如松。

    “臣李如松奉命接駕!臣代京營十萬一千三百餘銳卒,請陛下前往北大營閱視軍馬!”李如松打馬向前,翻身下馬後,行半禮,大聲的喊道。

    “準,起駕前往北大營,李將軍辛苦。”朱翊鈞點頭平靜的說道:“大明軍容耀天威!”

    “陛下威武!”

    “臣遵旨!”李如松站起身來,向著身後的白象而去,他身穿甲冑,但依舊靈活的爬上了白象,扛起了陌刀。

    馮保一甩拂塵,吊著嗓子喊道:“起駕!”

    整個儀禮莊嚴肅穆,大明百官,跟在了儀仗之後,行進速度並不是很快,只是慢步。

    大明皇帝再次抵達了忠誠的北大營,他勒住了馬匹,看著列陣兩側的京營銳卒,揮了揮手,大聲的喊道:“大明軍威武!”

    “陛下威武!”

    京營銳卒的一聲聲山呼海喝,整齊劃一,聲震山河,直衝雲霄。

    這一聲聲的聲震雲霄的吶喊聲,驚動了遠方的飛鳥,也讓一些個心懷鬼胎之輩,驚懼無比。

    今年的春秋大閱,和往年沒有什麼兩樣,依舊是整齊劃一的步營、騎營走過了觀禮臺,而後大明京營銳卒們,展示了一番排隊槍斃戰術,訓練有序的京營銳卒,在硝煙瀰漫之中,完成了展示。

    在三十斤火炮緩緩駛過觀禮臺的時候,所有人都看著黑洞洞的炮口,清楚的意識到,大明皇帝,武德充沛。

    這是一個非常非常明確的信號,大明並不會因為北方靖安而停止振武的步伐,如果有人試圖掀起風力輿論,都是在刀口舔血。

    朱翊鈞看向了身旁的奉國公,隨著年紀的增大,戚繼光逐漸將京營的諸多事務,都交給了新生代的少壯派們去做,戚繼光現在抓軍紀,這是放權,畢竟已經是奉國公了,再像當初事無鉅細的管,很容易讓皇帝產生一種戀權的錯覺。

    “陛下?”戚繼光疑惑的問道,陛下看了他許久,戚繼光有些迷茫,操閱軍馬一切順利,展現了大明軍容整齊,震懾了宵小之輩,圓滿的完成了陛下的交待的任務。

    “陛下,他們沒通過銳卒的遴選,故此去了勳軍。”戚繼光回答了這個問題。

    戚繼光膝下有五個兒子,都是側室所生,正妻王氏不能生育,戚繼光納了三個側室,二子早夭,其餘四子業已成年,但奉國公的兒子們,都沒在京營履任。

    “舉賢不避親,戚帥定的那個標準,李如松年輕十二歲,估計能做成。”朱翊鈞覺得戚繼光對兒子們要求太嚴了,就那些標準,朱翊鈞都無法通過。

    虎力弓,一百二十斤,拉距二尺八分,十矢九中,就這一個標準,就不是朱翊鈞能做到的。

    京營十萬大軍,能做到這種地步的一共就是二十八個人。

    戚繼光思索了一下,搖頭說道:“陛下,臣是奉國公,孩子們要是進京營,就得有遠超常人的本事,讓別人服氣,不能讓人心服口服,還是不要進的好。”

    戚繼光是大將軍,孩子們進了京營,一定會有許多的優待,因為他們一定會被人叫做戚少帥,就會有被無數雙眼睛盯著,這涉及到了公平二字,既然沒有過人之能,還是不要到京營來破壞好不容易塑造出來的一點點公平了。

    京營是陛下的京營,戚繼光從來沒有當做自己的私產,京營吃的是陛下的糧,穿的是陛下的衣。

    “那除長子外,其餘三子,一體恩蔭千戶,贈昭勇將軍。”朱翊鈞看著戚繼光說道:“就不要推辭了。”

    長子要繼承奉國公的爵位,所以是其他三子。

    但凡是戚繼光掌握一點擁兵自重的技巧,也不至於落得個妻離子散,連生病都無錢看病,一代英豪那般潦倒,著實讓人痛恨不已。

    韃清末年,搞了個小站練兵,練兵練出個袁世凱來。

    而現在,戚繼光甚至不讓自己的兒子進京營,哪怕是以朱翊鈞看來,戚繼光的三子戚昌國已經能當大任,但戚繼光還是設立了高高的門檻,將戚昌國拒之門外,不讓他到京營來做少帥。

    特別設立了那麼高的門檻,就是為了避嫌。

    朱翊鈞回到了通和宮的時候,已經是日暮時分,他打開了石灰噴燈,翻開了桌上整理好的奏疏。

    這第一本奏疏,就讓朱翊鈞眉頭緊蹙了起來,申時行遇到了麻煩,圍繞著一條鞭法,朝廷和地方勢要豪右們展開了角力。

    這一次來勢洶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