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四百六十七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
王謙面色漲紅,看著其他人都在笑,很想大聲問一句:你們在笑什麼!
“臣愚鈍。”王謙沒有在御前咆哮,糾儀官會告訴他禮儀,他有些迷茫的問道。
為何大家都在笑。
“將修建馳道的權力下放到地方,地方沒有財力解決,撲買給勢要豪右們承建,加速大明馳道的修建,這個想法,在制度設計上看起來是極為完美的。”朱翊鈞對著王謙笑著說道:“唯一的問題是,勢要豪右建的馳道,是他們的馳道,不是朝廷的馳道。”
“你猜,他們會做些什麼?”
“敢做什麼?不就是用馳道賺錢嗎?”王謙搖頭說道,他站在勢要豪右的立場上,這路修通了除了用來走商,還能用來幹什麼?
朱翊鈞靠在椅背上,搖頭說道:“你還沒有完全弄明白馳道意味著什麼,要搞明白馳道,就要清楚鐵馬的意義。”
王謙是真的沒思考過這個問題,在他看來,這是個利國利民的好事,但在朝廷看來,這就是給藩鎮割據提供了最便利的條件。
誰控制了馳道,誰就擁有了領土。
大明第一臺蒸汽機的馬力是一匹,也就是一匹馬連續幹四個時辰,共將七十二萬斤水提升了一丈,而蒸汽機在同等工況下,做到了這一點,這臺蒸汽機甚至連個名字都沒有,因為是格物院試製造的第一臺往復式蒸汽機。
起初的蒸汽機是兩個鍋,左邊是氣缸,中間是個槓桿,右邊是泵缸,鑄鐵製造,密封性極差,原理和壓水機完全相同,氣缸加熱蒸汽,推動泵缸排水,氣缸加水降溫,拉動活塞抽水,僅僅只有一馬力的蒸汽機,需要四個人去看顧,沒有實用價值,因為無論是畜力絞盤抽水,還是人力,都要比蒸汽機更加高效。
一臺一馬力蒸汽機,但是需要5000兩白銀,才能妥善安裝,一匹馬才六銀的萬曆年間,是沒有人會安裝的。
幾年時間過去了,在格物博士的努力之下,有了三馬之力的往復式蒸汽機,安裝一臺三馬之力的蒸汽機只需要50兩銀子,包括了後期的維修。
大明西山煤局每年採煤數量激增到了5.6億斤,較萬曆元年猛增11.3倍,大明的粗鋼產量達到了207萬斤,而鐵的產量達到了1940萬斤,較萬曆元年猛增了5.4倍,讓毛呢官廠的粗紡毛呢達到了45萬匹,精紡毛呢達到了7.5萬匹,較萬曆三年猛增了3.5倍。
這種可怕的增長,是生產關係改變調動了積極性,也是生產力提升的直觀體現。
帶著滾滾濃煙咆哮著的蒸汽機就這樣悄無聲息的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影響到大明所有的人,事實上,大部分的大明人都和王謙一樣,並沒有意識到,蒸汽機會給大明帶來怎樣的轉變,此時絕大多數大明人,都沒見過蒸汽機的模樣,因為往復式蒸汽機一直在作為一種可靠的動力源在使用。
林輔成看到了,他是個南方人,來到北衙,驚訝京師的變化,他看到了煤煙濁龍的肆虐,也看到了大明生產力的切實進步,同樣為他的自由說,找到了堅實的基礎,物質的大豐富,才能改變生產關係,所有人才能得到自由。
這些年,皇家格物院一直在跟氣缸的氣密性、蒸汽機的整體減重、更高的熱效率而努力。
朱翊鈞知道的更多,皇家格物院的最新已經試製完成的往復式蒸汽機的馬力為7.5馬力,而研發中的往復式蒸汽機為十六馬力,預期明年可以正式試製,而長期來看,在五年內,蒸汽的馬力會提升到125馬力。
當蒸汽機的馬力來到125馬力的時候,能夠生產多少貨物?又能拖拽多少貨物?馳道高昂的修建費用,從三十年收回成本,又能縮短到多久?
這就是遮奢戶們願意認籌的原因之一。
“所以,當蒸汽機的馬力在五年後高達125匹的時候,馳道就跟人的血管一樣重要了,地方遮奢戶們修好的路,你從他們手裡討要回來,他們會做什麼?”朱翊鈞解釋清楚了這個問題。
之前在廷議中,明公們圍繞著這個問題激烈的討論過,朱翊鈞只是在總結。
“造反,掌控了不屬於自己應該有的社會資源必然僭越。”王謙由衷的說道:“可是現在京營橫強,他們若是造反,那就平定就是。”
“那這不就成了明搶了嗎?胡鬧。”萬士和聽聞訓誡了王謙,王謙的思路還是典型的勢要豪右想法,我比強,我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搶你,這在大明的政治實踐中是行不通的,國失大信,人心啟疑,就是天下沸反盈天。
也是大明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局面。
“大宗伯所言有理。”王謙明白了自己想法的漏洞,京營不是一直橫強,而且明火執仗的明搶,會造成極大的社會危機。
“王御史,你研究過你自己嗎?”朱翊鈞詢問著王謙,他天天四處觀察,有沒有觀察過自己。
“臣愚鈍。”王謙搖頭。
朱翊鈞換了個方式問道:“你這個明搶的邏輯,其實在伱的立場上,也沒什麼問題,因為勢要豪右是這樣的,朕問你,你說勢要豪右能不吃人嗎?或者說勢要豪右能不兼併、不殘忍的向下朘剝嗎?”
“不能。”王謙十分認真的思考之後回答道:“不吃人,就會被別人吃掉,所以大明國祚二百年,那些不想吃人的大善人們,早就被清汰乾淨了…”
“現在在河套種地的寶岐司司正徐貞明,他的老師馬一龍,就是因為不肯吃人,安置流民,死後所有功業皆付諸東流。”朱翊鈞還找了個例子,馬一龍帶著百姓墾荒,人死了之後,所有墾荒的荒地再次荒蕪了。
朱翊鈞對自由派的要求不高,他們能主張這種強人身依附關係的解除,主張人身自由,朱翊鈞就允許他們存在。
王謙恍然大悟,終於知道自己的思維方式為何和明公不同了,朝廷諸多階級之上調節社會矛盾,如果朝廷定下的規矩,一再出爾反爾,許下的承諾,一而再再而三的無法承兌,那朝廷就沒有任何信譽可言了,廣泛不認可的朝廷,那就不是朝廷了。
歷朝歷代,輪迴不止,王朝的滅亡,始終伴隨著生產資料高度集中、伴隨著朝廷沒有能力調節社會矛盾、伴隨著朝廷信譽逐漸降低,甚至變成負數,朝廷說什麼大家反而反方向去理解。
王謙又彙報了些消息,設有入門門檻的私人交易會開始出現,這些私人交易會一定會逐漸變成交易行的莊家,對於這種莊家的出現,朝廷早有預料,王謙要做到,大明朝廷是交易行的最大東家,對交易行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用流通性換取穩定性,是朝廷的取捨。
官辦玻璃廠要給大明皇帝住的通和宮換玻璃,主要目的是讓大明皇帝帶貨,皇帝用了都說好。
新工藝的平板玻璃,屬實是讓朱翊鈞大開眼界,新工藝的玻璃,透明程度已經接近了天然水晶,更換的速度很快,只用了一個早上的時間,官廠就把所有的窗戶都換好了。
大明的玻璃正在規模化,很快會形成新的產業優勢,朱翊鈞用了一千兩銀子,買斷了這項技術,而後加價到兩千兩銀子,在皇莊兜售,在皇莊購買之後,可以獲得完整的技術,但是不可以用於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