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三百六十二章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2頁)

    但是他準備的全部落空,根本沒有太多的發揮空間,陛下直接就答應了,而且承諾了不會發生。

    陛下的承諾,一諾千金,從不食言。

    海瑞和萬士和離開了御書房,走著走著,萬士和忽然開口說道:“海總憲,咱們都想錯了,陛下,或許本就無此意,下詔接見,也不過是接見罷了,是為了表明朝廷繼續支持三娘子的態度,而不是真的要生個草原皇子出來。”<-->>
                                         
br>
    海瑞點頭認可了萬士和的想法,他們的確是小題大做了,把陛下的聖旨過分理解了,他搖頭說道:“的確是我們錯了,陛下本就不熱衷此道,我其實最低的期許,是陛下堅持,那就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三娘子被臨幸了,就走不了了,她得留在大明。”

    嫁過人不是問題,歷朝歷代,嫁過人之後,甚至還有做太后的,甚至是臨朝稱制,比如宋仁宗時的太后劉娥,就嫁過人,不還是做了太后?而且一直到死,都沒讓宋仁宗親政,甚至連宋仁宗的親孃是誰,都沒告訴過宋仁宗。

    大明皇帝是這世上至高無上的人物,既然陛下不計前嫌的把人給收了,既往不咎,過去的就不論了,但是以後呢?那三娘子在草原上無論何種地位,就只剩下一個身份,陛下的女人,無論如何她都回不去,她的孩子包括她本人,只能留在大明。

    三娘子的風評不好,比較放蕩,任由她回到草原,陛下豈不是和俺答汗一樣,真的是草原王了?!

    宋徽宗和周邦彥在名妓李師師那兒做同道中人,為了一個妓女爭風吃醋,那是亡國之君的做派,陛下可是勢要大明再興的英主明君。

    幸好,事情完美解決了。

    朱翊鈞其實對三娘子索求龍種之事,就一個想法,那就是三娘子把事情,想的太簡單了!

    朱翊鈞答應,朝臣們捏著鼻子認了,三娘子還能帶球逃跑?就是三娘子跑到泰西去,大明朝也得把人抓回來。

    張居正其實一直在密切關注此事,甚至連三娘子的住處都安排好了,沒錯,張居正對此事的態度是堅決支持陛下的一切決定,胡鬧就胡鬧點,多大點事兒!陛下還是一個十七歲的孩子,胡鬧才是正常,如此老成,那才是張居正需要憂慮的事兒,叛逆期到了,朝臣越反對,陛下就越要做,這完全合情合理。

    在萬士和與海瑞離開之後,張居正差人去問了萬士和後,立刻選擇了到西苑覲見去了。

    “陛下,其實沒什麼,陛下要是想,也不是不可以。”張居正跑到西苑覲見,就是告訴陛下,可以胡鬧,沒必要約束自己,三娘子不在草原了,再扶持一個和解派的代表就是,朝臣們反對,那就壓下去就是。

    沒必要受委屈,陛下為了振奮大明如此辛苦,還不能享受享受了?

    人受了委屈,心裡會擰出疙瘩,一旦陛下心裡擰出了疙瘩,再想解開這個疙瘩,那是難如登天,在一切圍繞帝制進行制度設計的大明,就會出大問題,陛下到現在心裡都擰著一個無論如何都解不開的疙瘩,那就是對文臣的偏見。

    陛下不信任除了他張居正以外的任何文臣,從來如此。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

    明攝宗張居正一如既往的寵溺皇帝陛下。

    “先生,坐坐坐。”朱翊鈞滿臉的笑意,搖頭說道:“本就是可有可無,朕接見忠順夫人,也是表達對忠順夫人和解的認可,等到鏐兒大婚後,給他塞個海拉爾便是,說起鏐兒,朕就來氣,這混小子,其他事都極為懶散,唯獨習武之事,格外熱忱,朕還以為他有建功立業之雄心,根本不是!”

    “草原的烈馬,還是在草原上奔馳為宜。”

    三娘子是草原上的海東青,那就在草原上飛翔,把翅膀折斷,豢養在鳥籠子裡,那她就失去了天空,大明不是草原,她作為俺答汗的夫人,仍然可以東奔西走,可在大明,絕無可能了。

    朱翊鈞對三娘子極為欣賞,這份欣賞是基於政治人物對政治人物的欣賞,三娘子能數年如一日的踐行她的政治主張,將和平帶回草原,是她對政治許諾的實踐,如果站在草原人的立場上,三娘子的確是個英雄人物。

    “陛下聖明。”張居正聽聞陛下真的無意於此,便也沒有再過於堅持,他支持陛下的一切決定,他現在的職責是擁護。

  -->>
                                         
  朱翊鈞以為張居正會堅決反對,可他的態度出乎朱翊鈞的預料,結合小鐵路通到北土城之事,朱翊鈞疑惑的說道:“先生倒是越來越縱容朕了,這讓太后知道了,怕是要降懿旨怪罪先生了。”

    張居正端著手,略有些嚴肅的說道:“陛下,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這天下事兒,過分苛責,吹求過急,都會出問題的。”

    這段話出自《道德經》,中庸之道,可不是儒家獨有。

    道理張居正明白,歷史上,他對萬曆皇帝就有些過分嚴苛,吹求過急了,最終導致萬曆皇帝對張居正心懷不滿,這也直接導致了萬曆皇帝在張居正死後清算了張居正。

    現在,陛下踐行大道之行,旁支末梢,不必過分要求。

    朱翊鈞看向了堪輿圖,目光凝聚在宣府大同,平靜的說道:“這小鐵路極好,若是有一條能通往宣府大同,咱們大明何懼北虜?”

    北宋從建立到滅亡,一直在謀求收復燕雲十六州,大明的京畿是燕雲十六州,是燕,宣府大同也是燕雲十六州,是雲,大同府古時是雲中君,是雲州。

    燕雲十六州對中原王朝有多麼多麼重要?得燕雲者始得天下。

    沒有燕雲十六州,廣袤的華北平原就始終處於北虜的鐵蹄之下,在北宋初年,宋太宗趙光義見無法收復燕雲十六州,只好大量遷徙華北平原上的百姓,在華北平原上四處挖坑填湖泊,白洋淀,就是那時候挖出來的,為了防備鐵蹄南下,北宋三易回河,反覆折騰黃河這條地上河,弄的沸反盈天,百姓苦不堪言,北宋朝廷拒敵的主要策略,就是妄圖以水帶兵阻攔鐵蹄。

    大明北方冬天會上凍的,完顏宗望只用半個月的時間,就從燕山府(北京)打到了開封府,戰術是跳蛙戰術,不攻擊城寨,直逼北宋都城。

    最後北宋也滅亡於北虜南下,金國完顏宗翰、完顏宗望南下,俘虜宋徽宗和宋欽宗,北宋滅亡。

    沒有燕雲十六州,就等同於終日生活在恐懼之中,胡人可以從華北平原南下,可也以從大同南下,直逼太原,太原城破,則天下亡。

    自從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獻給了契丹人之後,自此長達四百三十二年的時間,燕雲之地,皆在胡虜之手。

    洪武元年,徐達、常遇春,攻破元大都,盡克燕雲之敵,自此燕雲之地,再歸漢人之手。

    燕雲在手,才能稱自己為中原正朔。

    但是燕雲之地,又因為太行山山脈和燕山山脈交接處,以內三關,即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分為了山外九州和山內八州,亦稱山後九州和山前八州,太行山和燕山交匯,讓山內很難馳援山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