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2頁)

    “活著,對於草原人而言是一種奢侈,生存是他們必須要面臨的第一等大事,所以,草原上對黃金家族廣泛認同。”

    因為黃金家族帶著草原人結結實實的過了近百年的安穩日子,入主中原,可以活著,而且騎在中原百姓的頭上活著,似乎只要相信黃金家族就可以繼續過上當初穩定而優渥的日子,逐漸就變成了一種信仰。

    “戚帥跟朕講過,中原的騎兵戰術和草原騎兵的戰術完全不同,中原的騎兵講究的就是穿插,都是全甲重騎,而草原的騎兵主要是遊騎,以騷擾、機動為主,先生所言,朕茅塞頓開,成本不同,效果自然不同,所以自古中原騎兵和草原騎兵對陣,中原騎兵勝多敗少。”朱翊鈞恍然大悟,怪不得漢唐鐵騎,都能壓著草原的騎兵,跟打孫子一樣的打。

    中原一萬騎兵,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也能鑿穿敵陣。

    “陛下可知中原最強橫的騎卒是何時嗎?”張居正既然要說清楚騎兵這件事,就不打算淺嘗輒止,他跟皇帝的論政,除了君父一體、君師一體這些不會更加深入,從來不會淺嘗輒止,而是深入的剖析問題,再讓皇帝決策。

    張居正和賤儒是完全不同的,他不會讓皇帝自己去猜,而是用自己的才能去輔弼皇帝做出決策。

    “唐朝?”朱翊鈞思索了一下,又想了想說道:“胡元?”

    胡元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認可過的正朔,那算中原王朝的時候,自然可以把胡元也算上,胡元本身就是蒙古人南下,胡元的騎兵最強,也理所應當。

    “不是胡元,就是把四大汗國算上,也不是胡元的騎兵,也不是大唐,大唐其實更多的政策是以胡治胡,以夷制夷,挑撥他們的矛盾,讓其為大唐走狗前驅征戰。”張居正十分肯定的說道:“中原最強悍騎兵,是在大漢,確切的說是漢武帝和匈奴決戰之時。”

    “漢武帝與匈奴在漠北決戰,共計出動了十萬精騎,這是漢武帝攢了一輩子的家底,即便是衛青所率五萬鐵騎未能盡全功,但是霍去病卻盡了全功,至此北國安定四百年。”

    漢匈決戰的地點在漠北,從漢地跨過草原、大漠,到杭愛山的漠北決戰,這補給的壓力可想而知,而且一次就出動了十萬精銳騎兵,簡單換算下,一萬精銳騎兵要十八萬頭牛,那麼十萬精銳騎兵,就要一百八十萬頭牛。

    精銳騎兵厲害自然是厲害,那都是用銀子砸出來的!

    “臣從不認為漢武帝就是人們口中的暴君,西漢之時,草原溫潤,匈奴的實力強橫至極,連漢高祖都有白登山之圍,匈奴遣使者入漢,羞辱漢高祖皇后呂后,呂后也只能笑臉相迎,大漢和匈奴是生存的矛盾,誰輸了,誰的名字將會被抹去,成為歷史微不足道的註腳,如此尖銳矛盾,只能壓上一切了。”張居正做出了對漢武帝的評價,漢武帝橫徵暴斂窮兵黷武,決計不是個仁君。

    可是漢武帝時,匈奴和中原之間的矛盾已經尖銳到了生存的地步,你死我後,不壓上一切,難道把錢花在了戰爭賠款上?

    漢匈決戰,大漢全勝,即便是衛青的主力軍團未盡全功,也不過是沒追上而已,霍去病率領的五萬眾,可是結結實實的把匈奴的右翼盡數殲滅了。

    漢武帝壓上了文景兩帝的所有積蓄,透支了大漢五十年的國力,才完成了十萬精騎的組建,遠征漠北,永清漠北。

    這就是洪武五年,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要三路大軍伐漠北的原因,朱元璋希望可以給大明創造出一個幾百年沒有邊患的大明,永清漠北。

    張居正詳細的解釋了下漢武帝壓上了什麼。

    首先就是賣官鬻爵,漢武帝連官職都要售賣,剛開始還賣吏員,後來乾脆賣起了官身;其次就是錢法,五銖錢從足重到鐵錢,再到禁止老劉家的藩王私自鑄錢等等;先頒佈算緡法收稅,算緡法無法滿足的時候,就開始用告緡法,讓大漢內外所有人都大告發,告發誰家裡有錢不納稅;

    而後就是鹽鐵專賣,通過鹽鐵進行隱形徵稅,到了這一步,仍然不夠,漢武帝將屠刀對準了豪強,大戶遷茂陵守陵,如此種種,都是漢武帝在撈錢,為了填補這十萬精銳騎兵的大窟窿。

    沒有騎兵,滅不了匈奴,想要騎兵,就要賭上一切,前五十年和後五十年,所有的財富全都壓上。

    這就是十萬精銳騎兵的代價,昂貴到了一個天文數字。

    大唐朝最精銳的時候,騎兵也不過四五萬之數,這裡面能遠征漠北、九千九百九十九里之外的安西都護府的不足萬餘。

    “咱們大明想要永清漠北,需要騎兵幾何?”朱翊鈞沉默了下問道。

    “十萬。”張居正十分確切的給出了一個數字,這是經過漢武帝檢驗過的數字,也是洪武年間和永樂年間得到的數字,草原的氣候變得酷寒了起來,但是戰場的尺度和縱深擺在那裡,就必須要這麼的精騎。

    朱翊鈞連連擺手說道:“要不起,真的要不起。”

    “大明現在不是國初,漢武帝還有文景皇帝的遺產,朕登基的時候,咱大明還欠著修皇陵的十一萬兩,精銳騎兵貴不是他的缺點,窮只是咱們大明的劣勢。”

    朱翊鈞對大明的財政狀況非常瞭解,十萬騎兵,一百八十萬頭牛,為什麼不把他這個皇帝片一片,論片賣了?

    “這也是三娘子能夠如此頻繁入朝朝貢的原因,她想和解,草原人也要活著,當然草原人還有死硬分子,這就需要殺伐了。”張居正解釋了下為何三娘子頻繁入朝朝貢,她代表的是草原上的投降派,或者說和解派。

    張居正看著天空飄揚的雪花,語氣略顯沉重的說道:“衛青、霍去病率領的十萬精騎在漠北決戰後,就沒有了用武之地,大將軍衛青一直到十三年後病逝,就再無出戰過,這十萬精銳騎兵以及配合著十萬騎兵作戰的數十萬大軍,要不要維持,如何維持,如何安置,戰亡如何撫卹,就成了漢武帝的難題。”

    “在這些精銳騎兵中有大量的歸附的匈奴人,這些匈奴人的待遇在戰時極高,戰後還要繼續給他們如此的待遇嗎?如此林林總總的問題,還有大漢的財政也開始捉襟見肘。”

    “此戰之後,匈奴並未絕其苗裔,大量臣服於大漢的匈奴諸部再次開始反叛,而精銳騎兵中的匈奴人因為不滿待遇開始加入這些部族,匈奴人再次開始南下劫掠,因為耗盡了國力,導致民生多愁苦,晚年的漢武帝面對這一切,自然而然的就變成了那般疑神疑鬼的性子。”

    漢武帝一生最大的成果,大抵就是贏得了漢匈之戰的勝利,這是他最大的驕傲,而後他這個驕傲,隨著匈奴再次南下劫掠,變得不那麼真實。

    朱翊鈞思忖了片刻說道:“歷史沒有如果,誰知道漢武帝沒有組建這十萬鐵騎,大漢會不會被匈奴所滅,所以漢武帝無法證明他的抉擇是對的,所以他會變得疑神疑鬼,情理之中了。”

    朱翊鈞其實可以瞭解漢武帝的想法,作為帝王,在匈奴再次開始劫掠邊關的時候,他自己一生的功績像是個笑話,但是以後世觀之,正如張居正所言,那是個關鍵的歷史窗口期,漢武帝把握住了,他藉著衛青和霍去病這兩位軍事奇才,完成了遠征漠北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