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3頁)

    朱翊鈞年齡小,他能等得起。

    朱翊鈞十分確切的說道:“再說殷正茂,不是先生力排眾議,將國姓爺送到兩廣平倭,說不定這倭患還無法平息。”

    “再說李成梁,若非先生在朝,寧遠伯那個混不吝,怕是早就跟朝廷離心離德,尾大不掉,養寇自重,訓弛防徇敵了,他也是個人,他得自保啊。”

    “京營振武,大司馬畫策,先生主持,萬曆以來的軍功,哪一卷沒有先生大名?先生始終說不肯貪天之功,實乃有先生之功。”

    “國家大事,唯有賞罰分明,若有功不賞,朕何以治天下邪?”

    “陛下英明。”張居正被皇帝說服了,實在是有理有據,這是他自己教出來的徒弟,做事有章法有根據,絕不是袖手談心性。

    “先生致仕丁憂二十七個月也挺好的,讓天下也感受下沒有先生在是什麼模樣。”朱翊鈞滿是笑意的說道。

    鄭和之後再無鄭和,張居正之後,也再無張居正。

    永樂、宣德年間,鄭和自己都想不到,無敵於寰宇之下的大明水師,僅僅過了四年,船隻就完全爛在了港口之中,靜靜的腐爛。

    張居正也絕不會料到,他死後僅僅不到五年的時間裡,大明從中興的路上滾落,自此之後,再無任何生機可言。

    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

    正好,讓張居正歇幾年,養養身子,把身子骨養的硬朗些,也讓大明知道,沒有了張屠夫,吃帶毛豬的感覺。

    “陛下,咱們這是去哪兒?”張居正看著車外,有些疑惑的問道。

    “朝陽門。”朱翊鈞言簡意賅的說道。

    朝陽門外有通惠河,這是大明的糧道,生命補給線,大明的通惠河是大明朝局昏暗清明的晴雨表,這又是一種奇怪的合理量化標準。

    每當朝廷清明的時候,通惠河就會暢通無阻,京師中那些個權豪,不敢沾染糧道的買賣。

    但一旦朝堂昏暗,這通惠河上遍地都是黑眚,就是一種水鬼,阻攔通惠河上的漕船,窮民苦力只能從通州把糧拉到朝陽門來,價格會漲到一個常人難以接受的地步。

    而此時的通惠河暢通無阻,畢竟通惠河沿岸,掛著728個陰結虜人的人頭,而朝陽門外,還有片快活碑林,上面都是貪官汙吏的墓誌銘。

    朱翊鈞來到了朝陽門的五鳳樓上,站在憑欄處,指著平地漕船。

    “那個光膀子的窮民苦力名字叫趙六,是隆慶四年,陝西大旱逃難入京之人,自此就在這朝陽門外住下了,城牆外是草市,就是窮民苦力聚集的地方。”朱翊鈞指著人群中一個十分高大的男子說道。

    “萬曆三年,見陛下的那個百姓?”張居正想起來了,陛下認識趙六,還是張居正復祖宗成法,讓皇帝見外官、縣丞、耆老、百姓,這個趙六,就是萬曆三年覲見的人。

    “嗯。”朱翊鈞點頭說道:“朕讓緹騎打探清楚了他的生活。”

    “他是苦力,在朝陽門外從漕船上搬糧為生,若是沒有漕船,也會到永定河畔,搬運白土和毛料,他有三個兒子,一個閨女,家裡的老三,今年兩歲了,前日急病,不治夭折,他昨日就上工了。”

    “那一袋米一百五十斤,你看他,從船上扛下來,放到岸邊的車裡,一次堆放四袋,推到朝陽門外各大米行的糧倉裡。”

    “一趟五文,一天下來能有一百文,就是一錢銀子,這個活兒,一個月上不滿,一個月有一兩銀子就差不多了。”

    張居正看向了趙六。

    趙六看起來十分的瘦弱,一個平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是大戶人家才講的規矩,他倒是蓄著鬍子,頭髮很短,這是為了幹活,五月的天已經熱了起來,已經背了三趟的趙六汗流浹背,汗匯聚在古銅色的背上,順流而下。

    趙六坐在樹蔭下的石塊上,找到了自己的水壺,仰著頭,將水完全灌進了肚子,喝完之後,擦了擦嘴,露出了一個很陽光的笑容,對他來說,有活幹,能賺到錢,自己的婆娘、孩子,就不用餓肚子了。

    趙六的肩膀上,放著一塊麻布,他下腰肩膀頂住了漕糧上的糧袋,就那麼一頂,一袋糧食就扛在了他的肩膀上,一百五十斤的糧食將趙六的肩膀壓彎,但他還是咬著牙,踩過了踏板,將糧袋放到了推車上。

    “前段時間,大司寇跟朕說,那白土從大寧衛運來,有的袋子都破了,工匠們搗鼓出了一種麻袋裡套麻紙的手法,這力夫扛白土,就不會弄的灰頭土臉的,而且在永定毛呢廠幹活,還給續水,就他們手裡的那個陶水壺,就是大司寇發給趙六的。”朱翊鈞對著張居正說著。

    趙六很喜歡去永定毛呢廠幹活,因為他第一次去的時候,永定毛呢廠給發一個搪瓷水壺,還給白開水,而且推料的車,是免費提供的,只要不刻意用壞,就不會被為難。

    而在漕糧船上卸貨,推料的車得從車行租,而且也沒水。

    趙六打算搬到永定河畔去,但是最近官廠附近的房舍價格漲得很高,他只能再攢點錢。

    前天,小兒子死了,趙六隻是用席子將老三捲了卷,趁著夜色埋到了山腳下,山是大善人的山,只能偷偷埋,若是不偷偷埋,只能扔到死老孩子溝去。

    趙六抹了淚,只能繼續幹活,他只要停一天,家裡就得斷炊,他還想搬家到官廠附近去。

    朱翊鈞看著趙六,滿是笑容的說道:“大司寇說先生最在乎的是朕,朕不這麼以為。”

    “以朕看,先生最愛的還是天下百姓,當年先生掛印而去,遊山玩水三年有餘,最後還是留下一句,天下困於兼併,回到了朝堂之上,一頭扎進了這個骯髒的名利場內,沉沉浮浮數十年。”

    焦竑不喜歡官場,哪怕是得罪了孫繼皋,不能參加會試,他也要罵孫繼皋。

    張居正其實也不喜歡,高中第二甲第九名,館選庶吉士,前途一片光明的時候,張居正掛印而去,他也厭倦,但是最後,還是回到了這個他厭惡的地方。

    “先生,要歇就歇一段時間,但是不為了朕,也為了這天下蒼生,歇夠了,就回朝任事。”朱翊鈞對張居正真的很寬容,和他對其他臣子完全不同。

    這自然是張居正這三個字已經和新政合二為一,必須做出的政治姿態,二來,的確是師生情誼。

    “陛下,那些被捕的言官,真的要殺嗎?”張居正還是為那些喋喋不休的言官說了一句情。

    朱翊鈞點頭說道:“先生移居西山之日,朕就在這通惠河畔,要了他們的狗命!一群吃裡扒外的狗東西,朕沒把他們族誅,還是先生勸朕仁恕。”

    “在通惠河畔斬首?”張居正敏銳的把握到了重點,斬首不是午門,而是在通惠河畔。

    這通惠河畔被殺的人,全都是陰結虜人。

    “嗯,他們的罪名不僅僅是反對新政,還有通倭。”朱翊鈞十分確切的說道。

    “那的確該死。”張居正這才鬆了口氣說道。

    為什麼反對張居正新政?因為開海損害了某些人的利益,這些人真的這麼膽大包天?浙撫朱紈被自殺,胡宗憲瘐死。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