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3頁)

 “陛下,禮部尚書萬士和,殿外求見。”又一個小黃門匆匆跑了進來。

 “今天這是什麼日子?都湊到一塊來了?”朱翊鈞聽聞也是一樂說道:“宣。”

 萬士和捧著幾本書,走了進來,五拜三叩首的說道:“臣拜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

 “安,免禮,萬尚書要獻什麼書?”朱翊鈞看著萬士和捧來的幾本書問道。

 “鴻臚寺卿陳學會,整理編纂《泰西算學》共六卷。”萬士和將書遞給了張宏,極為恭敬的說道。

 在濠鏡、在呂宋,大明都獲得了大量的書籍,這些書籍裡,陳學會挑挑揀揀,把那些經書全都挑出去後,選出來算學這一整套東西,做了一個整理編纂和翻譯。

 朱翊鈞翻開看了半天,不住的點頭說道:“很好,萬尚書獻書有功,蔭一子為中書舍人,陳學會加官一級,特於例外,加賜每人銀百兩、紵絲四表裡、鈔五千貫、酒五瓶,以彰翻譯整理編纂有功。”

 “不錯。”朱翊鈞翻看著手中這麼多的大作,這一切都要從搗鼓出千里鏡開始,算學作為萬物的語言,就變的越發重要了起來,皇帝要學算學,帝國的官員們,就會竭盡全力的去把算學的著作拿出來,讓皇帝查看。

 朱翊鈞笑著說道:“皇叔,抄錄一份就開始編纂《算術啟蒙》吧。”

 朱翊鈞拿著手中的《算學寶鑑》,王文素窮經皓首的編纂而成的數學鉅作,卻只在晉商手中流傳,作為買賣的工具,著實是可惜了。

 算學寶鑑裡,有一種思維:通證新集。

 通證,是去偽存真、補缺續斷、正本清源,是對過去數學進行一種綜述和論證,講的是為何這樣算,而新集,則是對一些問題提出自己的猜想,通過通證去小心的論證,歸納總結。

 符合朱翊鈞對算學的要求,大膽假設,小心論證,歸納總結。

 朱翊鈞看到了《算學寶鑑》研究了一元高次方程的數值解法,在這本書裡,算理就像是天書一樣,甲總、餘實、一廉增乘、乙總、乙方等概念,確實不大好理解。

 皇帝手邊有一本《泰西算學》,引入嘉靖二十九年由米蘭刊行的《代數學》,總結了加減乘除的符號以及用子母代數、代替未知數的話,就會變得更加容易理解。

 朱翊鈞看完了六卷《代數學》之後,才知道原來此時的泰西算學裡,仍然沒有十進制的概念,十進制分數、十進制小數、計算法和表示法是欠缺的。(要到1585年荷蘭數學家斯蒂文系統導入十進制分數小數。)

 但是朱翊鈞的數學教材裡,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章算術》言:微數無名者以為分子,其一退以十為母,其再退以百為母,退之彌下,其分彌細。南宋的《數書九章》計算複利息時候,大數學家秦九韶算出的複利為:七十九文三分四釐八毫四絲六忽七微七沙三莽一輕二清五煙。

 事實上沒有文以下的實際單位,分釐毫絲忽微沙莽輕清煙都是計算利息而已。

 王文素解一元高次方程的數值解法就很有趣。

 比如求x-3x+1=0的近似根,王文素給出的辦法簡單且粗暴,直接砍掉x,得到一個式子-3x+1=0,x=1/3,把這個近似根帶入,左邊=1/27≈0.03,顯而易見,0.03≠0,存在誤差。

 顯然這個近似根還不夠近似和精準,為何進一步近似,設誤差為u,也就是說x=1/3+u,將這個近似根帶入原式可得,(1/3+u)-3(1/3+u)+1=0,這個方程還是一個高次方程,如何求解?再次把高次項砍掉,得到一個式子1/27+1/3u-1-3u+1=0,解得:u=1/72,x=1/3+1/72=25/72。

 把x=25/72這個近似根帶入,左邊≈0.00025,顯而易見,0.00025≠0,仍然存在誤差。

 為何進一步近似,設誤差為i,x=25/72+i,再把這個近似根帶入,如法炮製再來一遍,就得到了一個更加近似值。

 王文素在這個基礎上,採用了一種估值的方式,先大致求出近似根a,再設誤差b,一步步的精確。

 求一個f(x)=0的近似解,設x=a+b,代入可得:f(a+b)=f(a)+kb+o(b),f(a)是可以解的常數項,o(b)是不好計算的高次項,直接砍掉,進而得到一個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只要求出一次項係數k,就可以迭代得到方程的近似解了,不管這個方程次數多麼高,都能無限近似下去。

 這個k在後世被叫做微分,這個迭代求解高次方程方法,其實更多的是一種偏應用向求近似解的辦法,但的確是微分的無窮切割。

 再之後呢?之後就沒有了。

 甚至連王文素枯坐數十年窮經皓首的成果,也不過是商人手裡算賬的工具書罷了,沒有廣為流傳,而葛守禮拿這五十五卷的書獻上來,不過是解決一些沒有教材的燃眉之急罷了。

 大明的數學相比較宋元,是有進步的,但是這種進步是零散的,不成體系的。

 朱翊鈞看著自己這一大堆的算學鉅著,知道自己有得忙了。

 朱載堉刪減了一些佔病法、孕推男女的內容,重新編纂過的《算數啟蒙》,啟蒙就是啟蒙,加減乘除解方程,水平大抵相當於後世小學到初中教材,對數學進行了簡化,六卷的《泰西算學》對於朱載堉而言,很容易理解,各種數學符號和代數思維,讓數學變得簡明扼要了一些。

 而更高階的算學教材,得等朱載堉研究明白了手中三本鉅作,才能繼續編纂。

 朱翊鈞才十二歲,他等得起。

 陳璘在京師看了個小皇帝怒斥群臣的熱鬧後,帶著自己的三體水翼帆船再次南下,向著松江府而去。

 回到松江府的陳璘需要再次執行海洋測試任務,這一次是前往月港、至澎湖巡檢司,到呂宋,而這一次,一共有七條水翼帆船,一起前往大明呂宋總督區,殷正茂已經被正式任命為了呂宋總督。

 這不是大明第一次任命呂宋總督,第一次任命呂宋總督在永樂三年,許柴佬就領大明印綬,為呂宋總督,統攬軍、政、財、文大權。

 在俞大猷的海防諸事規劃裡,呂宋馬尼拉也會設置一個巡檢司,專門負責緝私。

 陳璘之所以要前往呂宋,第一是為了繼續測試水翼帆船,第二則是為了確定一下紅毛番的大帆船,今年是否會如期到港。

 大明需要白銀,需要海量的白銀流入來激活大明的商品經濟,增加大明商品的流通性,完成國稅改革,但是大明伸出了一爪子,把西班牙呂宋總督區重新納入了大明的麾下。

 而西班牙需要大明提供的海量商品,來緩解國內愈演愈烈物價騰飛的矛盾。

 是戰是和,這是一個問題。

 《算學寶鑑》裡關於‘乙方’的概念,到底是不是導數,仍然有爭論,乙方,的確是等於甲乘甲求一階導的結果,僅從這一點來看,我們確實可以在王文素的方法中找到“導數”的影子,但也就是個影子,《算學寶鑑》一元高次方程解法,還是一種差分近似了微分的數值解法,寫到這裡,還是有些唏噓和遺憾。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