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2頁)
“夫子說:天下有道之時,一切禮樂征伐都由天子決定;”
“天下無道,禮樂征伐由諸侯決定。若是諸侯決定,大概最多十世,很少有不垮臺的;讓大夫決定,經過五代,很少有不垮臺的;家臣、大臣來掌握國家的命令,經過三代,很少有不垮臺的。”
朱翊鈞沉默了良久,大明的國之命令,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完全掌控在大臣手中的?
從萬曆十五年,萬曆皇帝開始擺爛,如果不算中間登基僅僅一個月就駕崩泰昌帝,那萬曆、天啟、崇禎正好三代,大明就亡了。
“可曾有過先例?”朱翊鈞眉頭緊蹙的問道。
張居正點頭說道:“春秋時候,周天子微,諸侯力政,而後有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五伯迭興,總其盟會。”
“伯,讀霸,意思為方伯,就是諸侯之長,會盟天下,也稱春秋五霸。”
“還沒有十代,春秋就結束了,進入了戰國。”
“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
朱翊鈞聽明白了,伯、霸其實是一個意思,就是方伯,就是諸侯之長,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十代不到天下秩序就完蛋了。
張居正看陛下認真做好了筆記,繼續說道:“晉文公去世後,晉國就進入了六卿專政,範氏、中行氏、趙氏、韓氏、魏氏、智氏,彼此征伐十餘年。”
“範氏和中行氏被滅,晉國進入了四卿亂政,只維持了三十多年,韓趙魏滅智氏,晉國被韓趙魏三家所分,也就是三家分晉。”
“從晉文公去世,到三家分晉不到百年,不過五代,晉國就沒了。”
“禮樂征伐,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
朱翊鈞點了點頭,這大夫不是士大夫的意思,而是奉食邑的晉國諸侯,或者說是先秦春秋時候的世家,更為恰當。
“魯莊公死後,三桓專魯,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三家掌管了魯國的禮樂征伐,後來季孫氏的家臣南蒯和陽虎、叔孫氏的家臣豎牛,孟孫氏的家臣公斂處父等等,相繼在三家專權,囚逐其主,曾與齊國爭霸的魯國,被楚國所滅。”
“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
陪臣,才是後世所說的士大夫、讀書人,或者說大臣,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張居正還能舉出好多個例子來,比如秦二世而亡,趙高、李斯矯詔立了秦二世,秦二世把大秦朝給折騰亡了。
“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夫子言此,蓋傷之也。然則,人君威福之權,豈可使一日不在朝廷之上哉?”張居正又回到了最開始的地方,迴文,緊扣主題。
禮樂征伐,人君御世之大柄,就該天子決定,而不是諸侯、不是世家、不是臣子。
能且只能是天子。
孔子說這句話是傷感天下禮樂崩壞,人君威福之權,不能一日不在朝廷之上,否則就是君不尊臣不卑,體統大亂無紊,君弱臣強,下陵上替,諸侯僭越天子,大夫僭越諸侯,家臣僭越大夫,就變成了常態。
朱翊鈞思考了片刻,發現倭國就是這樣,倭國的政治體系,講究的就是一個以下克上,層層架空,幕府架空天皇,管領架空幕府,大名架空管領,亂成一團。
“天下無道,禮樂征伐由諸侯決定。若是諸侯決定,大概最多十世,很少有不垮臺的;讓大夫決定,經過五代,很少有不垮臺的;家臣、大臣來掌握國家的命令,經過三代,很少有不垮臺的。”
朱翊鈞沉默了良久,大明的國之命令,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完全掌控在大臣手中的?
從萬曆十五年,萬曆皇帝開始擺爛,如果不算中間登基僅僅一個月就駕崩泰昌帝,那萬曆、天啟、崇禎正好三代,大明就亡了。
“可曾有過先例?”朱翊鈞眉頭緊蹙的問道。
張居正點頭說道:“春秋時候,周天子微,諸侯力政,而後有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五伯迭興,總其盟會。”
“伯,讀霸,意思為方伯,就是諸侯之長,會盟天下,也稱春秋五霸。”
“還沒有十代,春秋就結束了,進入了戰國。”
“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
朱翊鈞聽明白了,伯、霸其實是一個意思,就是方伯,就是諸侯之長,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十代不到天下秩序就完蛋了。
張居正看陛下認真做好了筆記,繼續說道:“晉文公去世後,晉國就進入了六卿專政,範氏、中行氏、趙氏、韓氏、魏氏、智氏,彼此征伐十餘年。”
“範氏和中行氏被滅,晉國進入了四卿亂政,只維持了三十多年,韓趙魏滅智氏,晉國被韓趙魏三家所分,也就是三家分晉。”
“從晉文公去世,到三家分晉不到百年,不過五代,晉國就沒了。”
“禮樂征伐,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
朱翊鈞點了點頭,這大夫不是士大夫的意思,而是奉食邑的晉國諸侯,或者說是先秦春秋時候的世家,更為恰當。
“魯莊公死後,三桓專魯,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三家掌管了魯國的禮樂征伐,後來季孫氏的家臣南蒯和陽虎、叔孫氏的家臣豎牛,孟孫氏的家臣公斂處父等等,相繼在三家專權,囚逐其主,曾與齊國爭霸的魯國,被楚國所滅。”
“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
陪臣,才是後世所說的士大夫、讀書人,或者說大臣,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張居正還能舉出好多個例子來,比如秦二世而亡,趙高、李斯矯詔立了秦二世,秦二世把大秦朝給折騰亡了。
“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夫子言此,蓋傷之也。然則,人君威福之權,豈可使一日不在朝廷之上哉?”張居正又回到了最開始的地方,迴文,緊扣主題。
禮樂征伐,人君御世之大柄,就該天子決定,而不是諸侯、不是世家、不是臣子。
能且只能是天子。
孔子說這句話是傷感天下禮樂崩壞,人君威福之權,不能一日不在朝廷之上,否則就是君不尊臣不卑,體統大亂無紊,君弱臣強,下陵上替,諸侯僭越天子,大夫僭越諸侯,家臣僭越大夫,就變成了常態。
朱翊鈞思考了片刻,發現倭國就是這樣,倭國的政治體系,講究的就是一個以下克上,層層架空,幕府架空天皇,管領架空幕府,大名架空管領,亂成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