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 最佳嚮導

    隔天一早,天竺這邊不出意外的一大早就開始了炮擊。
 


    好在有楚向前的情報支持,加上高原上的哨兵本身就在挖戰壕,建哨所時,早就同時挖了防炮坑道。
 


    而且昨晚高原指揮部,就通知了一線部隊,防天竺人炮擊。
 


    炮聲一響,除了觀察手外,其他人第一時間就躲進了防炮的坑道里。
 


    持續了一個小時的炮擊,還真把指揮部和前線士兵們嚇了一大跳。
 


    如此猛烈的炮火,不免讓部隊上上下下心裡有了不安。
 


    這一手下馬威,直接表明天竺那邊是不缺炮彈的。
 


    可惜天朝這邊有了準備,除了把戰壕炸的坑坑窪窪,實際上的殺傷效果很不理想。
 


    而且說句難聽的話,天朝軍隊在二戰期間,是吃夠了火力不夠的虧。
 


    自己當家做主後,那是恨不得工廠24小時不間斷的生產火炮和炮彈。
 


    將來萬炮齊發,也讓對手嚐嚐挨炸的滋味。
 


    同時對如何防炮擊,經驗那叫一個豐富。
 


    等大量阿三趁著炮擊,卡著時間在炮擊結束衝上來時,忽然發現,前方山上忽然冒出無數根槍管。
 


    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的阿三們,頓時死傷一大片。
 


    只是十幾分鍾,衝鋒的一個團天竺大兵,就因為死傷兩三百人。
 


    剩下的人裡,一小部分趴著或者蹲著射擊,其他的則轉身亡命的往回跑。
 


    那些個膽氣不小的天竺兵,也只是對射了十幾分鍾,就被全滅了。
 


    從古至今能承受3、5成傷亡率而不退的部隊,無不是鐵軍、強軍。
 


    二戰之後,有歐美軍事專家,對現代軍隊的上千個戰例進行了分析,發現絕大部分部隊,在傷亡率達到23的時候,整支部隊裡,還具有戰鬥慾望的人已經不足一半了。
 


    在傷亡率超過30的時候,基本已經失去了作戰能力。
 


    剩餘70的人,要麼沒有配合亂打一起,要麼躲起來消極戰鬥。
 


    只有極少人,在這種情況下,還敢繼續戰鬥。
 


    這種人,說好聽點是膽氣足,說難聽點,是二愣子。
 


    身邊的戰友都逃跑了,你再厲害,也對付不了成百上千個敵人。
 


    被幾百把槍械瞄準,那是十死無生。不退才是真傻子。
 


    堅持將這種部隊,繼續放在敵軍炮火和子彈面前,只會讓士兵白白送死,不會有任何效果。
 


    所以在某支部隊傷亡率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指揮官都會下令將其撤下來修整,以恢復戰鬥能力。
 


    鎂國軍法甚至明確規定,傷亡超過1/3的軍隊,在失去了撤退的可能後,就可以投降。
 


    因為能堅持打到這個地步的部隊,在鎂國人眼裡,已經對得起國家、對得起人民了。
 


    在古代,這個數據低的更加驚人。
 


    古代軍隊的一些號稱精銳的部隊,傷亡達到10以上,很多士氣就會失去戰鬥意志。
 


    傷亡超過3成,就算是精銳都可能潰敗。
 


    而作為前軍的精銳一旦潰敗,那後面的士兵,只會全軍崩盤。
 


    那些大晚上有人嚎一嗓子就全軍覆滅了,也就是俗稱“營嘯”的例子,歷史上並不少見。
 


    但天朝初期的部隊,論戰鬥意志,絕對冠絕天下。
 


    而且東亞的思維,死戰不退才是英雄,所以歐美人無法理解,明知道不敵,卻還是死戰不退,甚至拉上對手一起死的思維到底是為了什麼。
 


    東亞人,也理解不了,明明一支幾千、上萬人的部隊,還有六七成士兵,卻毫不猶豫投降的做法。
 


    說白了,古代東亞社會,你投降,家人必然受到牽連。
 


    還會被整個社會唾棄。
 


    但在歐洲,貴族投降可以交贖金,也就是說,贏的一方,其實更喜歡抓活的。
 


    拿贖金,確實比干掉貴族和貴族手下的步兵、騎兵更划算。
 


    將來某一天,自己輸了,也可以花錢買命。
 


    這種思維下,你別指望歐美人有死戰的決心。
 


    即便有,那也是極少、極少。
 


    要不然,鎂國佬在二戰時,也不會被小日子俘虜了那麼多大兵。
 


    菲律賓戰場上,更是一次性投降了上萬媄國大兵。
 


    而天竺人的戰鬥意志,連號稱是少爺兵的鎂軍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