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的表哥 作品

第483章 謊言(第2頁)

“天回,天回。”盧杞也是思索著,之後恍然道:“臣以為,該是‘天子迴鑾’,陛下至此,一定會很快平定叛亂,迴鑾。”

當時,他被困在陳倉山頂的棧道上,天已經完全黑了,使他舉步不敢前,深怕墜入深淵。所幸一隻寶雞,一邊叫,一邊為他引路,將它引到了山頂的鐵廟之中,而無相禪師就在鐵廟當中。

李隆基點了點頭,不由在心中感慨,還是楊國忠知他心事且做事熨帖,忠心耿耿。

崔圓擦了擦額頭,匆忙告退。

接著,他又道:“你二人,甚至不是我佛門弟子,如何打著佛門旗號招搖撞騙?欺君罔聖。可知這是死罪。”

無相大驚,連忙拜倒在地,道:“禪師饒命,小人也是苦命人啊,不得以才扮成僧侶躲避租庸,因為口齒不清,總被人瞧不起,才說自己是新羅王子,求禪師不要揭穿小人。”

“一邊是佛法大道,一邊是聖心難測,你們自己選吧。”

老僧搖了搖頭,緩緩道:“你還沒說實話。”

說著,崔圓轉身,先是一指寺門上的“大聖慈寺”的匾額,道:“這四個字,乃聖人敕書。”

有人連夜循著光亮找了過去,挖到了一塊石頭。

“無相禪師原是新羅國的王子,俗姓金,名悟真,法號無相。”崔圓道:“盧杞,則是洛陽殉節的盧中丞之後。”

“是。”英幹只好低下頭,繼續道:“小人原本是想偷偷藥了他們,好拿走他們的財物,後來沒想到……真是聖人。”

~~

寺廟中,兩個僧人走進禪房。

李隆基勃然大怒,問道:“這就是大慈寺的守備?幾個大活人在守衛的眼皮子底下離開你卻不知?!你置朕的安危於何地?!”

“禪師。”兩人上前行禮道:“好消息,聖人要擴建本寺。”

“臣以為,忠王雖不會再退位,卻可奉陛下為太上皇,且以太上皇之名蒞國事。今慶王守住長安,得民心所向,若迎陛下回鑾,必置陛下於空閣。”

“臣……誤信了傳言,請陛下治罪。”

盧杞點點頭,往山門內又看了一眼。

“英幹禪師是個假和尚無疑,本名殷一十,是綿州的一個盜賊,犯了大案,往北逃了;至於無相禪師,臣派人悄悄試探過,他並不會說新羅語。”

待他們出了禪房,迎面便見一名老僧盤坐在地上,乃大慈寺的住持,正以悲憫的目光看著他們。

李隆基點點頭,明知這是地方官員安排的,卻不宜破壞了這種吉利,遂撫須大笑道:“天佑大唐,傳旨,將此地改名天回。”

無相沒想到他這般神通,目光看去,見他寶相莊嚴,驚為天人,只好小聲地從實招來。

兩人之間的距離有些近了,這讓李隆基感到有些不安,這讓他心中十分不喜,進而下定了某個決心。

這兩步,嚇了對方一跳。

第二道聖意則是封賞功臣,進位李宓為中書令,封鄭國公,代哥舒翰為天下兵馬副元帥;拜崔圓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劍南節度使;盧杞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度支使,南京道觀察使……

“這……我們救了聖人,可是要享榮華富貴的。”

“臣以為,這不是壞事。”

老僧轉向英幹。

他印象裡的聖人,還是當初那個正當盛年、意氣風發的模樣。乍一看眼前老者滿頭白髮,面容憔悴,他沒有馬上認出來,而是擔心崔圓被騙了。遂上前兩步,更仔細地端詳。

他眯起老眼看去,見上方有幾道天然形成的紋路,分明是兩個字。

這陣子,他正在安戎城與吐蕃兵馬對峙,接連得到一些消息後,不得不臨時趕回來。

李隆基開口寬慰了李宓幾句,之後君臣對答,唏噓不已。

再一指英幹,他道:“你亦不是蔽寺僧侶。”

揮退這些不識聖意的臣子,他只留下崔圓、盧杞,問詢他們對事態的看法。

“聖人就在前面了,我們就在這裡等吧。”崔圓道。

李宓目露懷疑,但還是把語氣放緩,道:“我想求見聖人。”

李隆基獨自待在屋中,忽然覺得無比孤獨。

“你查他做什麼?”李隆基不悅,臉上不動聲色,反而帶著些笑意,淡淡問道:“查朕的救命恩人,你可是懷疑朕是假的?”

“聖人放心。”崔圓道:“臣得右相囑託,早已在蜀郡安排好接駕事宜。選作護衛的,都是忠於陛下的精兵驍卒,李宓定不能危及聖人安危。”

如今,到了李隆基報答他們的時候,他一向大度,更是不會虧待恩人。

終於,老僧睜開眼,緩緩道:“蔽寺不必擴建,貧僧卻想往天竺求《大毗廬遮那經》及《梵夾餘經》,你二人可願與我一同前往。”

他用的是個“押”字,殺機畢露。那兩人的救命之恩,在他看來成了嘲弄。

他必須殺了他們,他無法忍受自己被這麼拙劣的謊言矇在鼓裡。

又等了好一會兒,終於,盧杞與無相禪師從院子裡出來,與李宓見了禮,帶他入內。

出於方才所見所聞而產生的懷疑,他並沒有馬上行禮,而是先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眼,之後,目光落在那老者臉上。

然而,盧杞卻有了不同的意見。

但他也只是俯首謝恩。

“他們是誰?”

李隆基沉默了很久,他一輩子喜怒不形於色,這一刻卻是控制不住那種頹態。

“臣不敢!”

突然聽到一聲大喝,李宓連忙停下腳步,緊接著,他慌忙拜倒在地,道:“臣李宓,救駕來遲,請聖人賜罪!”

對此,李宓十分愕然。他看似升官拜相了,可卻失了實權,而聖人一下子封三個宰相,只有崔圓、盧杞是有實權兼差的,顯然是不信任他。

英幹無奈,只好道:“小人確實不是貴寺的僧人,只是在秦嶺時看他二人身上頗有值錢的物件,便說自己是益州的僧侶,給他們引路。”

盧杞才領了旨,便聽說遠處有驛馬奔來。

他駐守蜀地,鎮壓南郡、防備吐蕃,在軍務上做得也許不錯。可顯然不是一個擅於揣測聖意之人。

李宓道:“我曾任殿中侍御史,見過聖人數面。”

但穿過秦嶺並非是那般容易的,兩人走到一半就把乾糧都吃完了,幾乎要餓死。幸運的是,遇到了英幹,英幹是大慈寺的得道高僧,心懷蒼生,把身上僅有的食物都施給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