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的表哥 作品

第359章 去留


    蒼山上立了許多個墳塋,埋葬著在徵南詔一戰中死去的士卒。

    沙場戰亡的只是少數,因傷病、水土不服而死的,戰後一統計,竟是有兩萬餘人。

    看到這些犧牲,薛白才真切感受到祖宗們櫛風沐雨開闢疆土的不易。故而他每天都會花些時間在這一大片墳地前站一會。

    有時鄭回也會過來,除了向薛白打探他家小的情況,另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便是南詔往後的治理與開化,對此,鄭回每次都會說很多,語氣中透著憂慮。

    “閣羅鳳之叛雖平,可大唐治理雲南的根本問題可還沒解決啊。”

    “沒關係的。”薛白對此反而很看得開,道:“慢慢來,我保證雲南早晚會歸化的。”

    “薛郎力主讓王節帥遠征,對此就沒有想法嗎?”

    “與其擔心遙遠之事。”薛白道:“你可知你收養異牟尋之事被人檢舉了?”

    鄭回臉色一變,驚疑不定,道:“真的?若朝廷知曉了此事,為何毫無動靜?”

    “也許是想利用此事對付政敵吧?”薛白也不確定,隨口說了猜測。

    他的姚州司馬一職就是通過右相府調動的,自然知道軍中有不少李林甫的人。只需要收買驛馬,就能悄悄查看雲南與長安的文書來往,故而看到了崔光遠寫信給李岫,密報了鄭回有可能暗中收養閣羅鳳的孫子。

    至於崔光遠是何時與李岫搭上線的?薛白猜想,該是離開長安前,他帶崔光遠到右相府,在他見李林甫時,李岫正好有個與崔光遠長談的機會。

    李岫那人,做實事缺乏魄力、優柔寡斷,但眼光不錯,接人待物還是有一手的。

    此事右相府到現在還引而不發,想必與鄭回曾向楊國忠買官有關。當然,薛白對此並不關心,異牟尋既不是他的兒子,他也不想多管閒事。

    “薛郎,我之所以收養牟異尋,除了私心,更多的還是考慮到治理雲南離不開蒙氏……”

    鄭回解釋了許多道理,忽鄭重向薛白一揖,道:“我可以死,但想拜託薛郎,萬不可再因朝堂黨爭,而再壞西南大計。”

    薛白道:“你只拜託我這一件事?那伱的家人呢?”

    鄭回一愣,面露羞愧,低頭道:“家小,也請薛郎照拂。”

    薛白問道:“我又要照拂你家小,又要勸朝廷繼續扶持蒙氏治理雲南。你把這些都拜託於我,然後你安心去死?”

    鄭回原本大義凜然,自覺死而無愧,被這般一問,不知如何回答。

    兩人說著話,從蒼山上望去,見北面有塵煙揚起。

    “該是段儉魏投降了。”薛白喃喃道。

    “會殺了他嗎?”鄭回問道,“我聽軍中說,高仙芝招降了小勃律國諸酋之後,就都殺了。”

    “王天運告訴你的?”

    “不是。”鄭回道,“是聽一些西域商旅說的,據說西域那邊高仙芝的名聲很壞。”

    薛白道:“你是在拐彎抹角地替段儉魏說話。”

    鄭回也不否認,道:“相比於六詔諸蠻、滇東爨人,段家與中原一脈相承,是一支可以用來使雲南歸化的勢力,除掉太可惜了。”

    “我考慮。”

    “薛郎……”

    “好吧,我會勸王節帥的。”薛白道,“但很多事王節帥也做不了主。”

    “薛郎能答應就好。”鄭回道,“你答應了,我便相信能做成。”

    “也許吧。”

    薛白揮手讓鄭回先走,讓他獨自待一會。

    方才的對話,讓他決定還是出手保一保鄭回、段儉魏,他有前後眼,知道腳下這片土地最後與中原融為一體了,可這最後的結果-->>
                                         
,何嘗沒有鄭回、段儉魏這些人的努力呢?

    薛白想改變一些事,比如改變唐軍在南詔損兵折將、國力大損的情況。但他也提醒自己得剋制,歷史不是一個人創造的,他得敬畏這個時代以及這個時代的人。

    獨自坐在數萬人的墳塋前,他心想著這些。

    過了一會,崔光遠也過來了,緩步登上山坡,往他這邊走來。

    薛白遂起身行禮,喚道:“崔別駕。”

    “不必多禮。”崔光遠道,“方才得到消息,段儉魏攜諸州歸降了,你我這兩日便可往姚州走馬上任。”

    “聽憑崔別駕安排。”

    “你要準備回長安了吧?”

    薛白也坦然,自嘲著應道:“是啊,撈了功勞,積攢了軍中的人脈、資歷,下一步又是回長安謀前程。”

    崔光遠聽得出他的自嘲,道:“誰又不是呢?朝中比你更功利者多矣。”

    薛白抬手一指,指向山道上鄭回的背影,道:“相比於我這種自私自利之徒,反而是鄭回這所謂的‘叛徒’更願意為這片蠻荒之地付出。”

    崔光遠眼珠輕輕轉動,想了想,乾脆直接問道:“薛郎似乎話裡有話?”

    “是,我想替鄭回說個情,崔別駕高抬貴手,放他一馬,如何?”

    “看來你是知道了,鄭回窩藏閣羅鳳之孫,此事往大了說,是叛亂大罪啊。”

    “若真叛亂,我們早就動手殺他了。往最壞的結果說,雲南郡有實力謀逆的人多了,諸州刺史、爨王、大鬼主,若真有人叛亂,我寧願是鄭回撫養長大的異牟尋,如今叫鄭孝恆了。”薛白道,“可事實上,朝廷根本就不在乎一個一歲大的孩子叛亂與否,李林甫想借此對付楊國忠而已。”

    崔光遠因薛白的直率而笑了笑,道:“此事已報給了右相府,我也做不了主了。”

    “我會與右相說明,今日只是先與別駕打聲招呼。”

    “好,我知你要保鄭回了。”

    崔光遠對此事不甚在意,他該立的功勞已經立了,該表的態也表過了,只等升官。

    這次隨軍滅南詔,升為雲南太守該是不難的。

    聊過了鄭回一事,兩人一道走向山坡,路上換了話題。

    “朝廷想必馬上就要把王節帥調回去了吧?”崔光遠問道。

    “必然是了。”薛白道:“只是……王節帥病了。”

    “真病了?”

    崔光遠有此一問,無非是覺得王忠嗣又是在裝病,為了能不放下兵權。

    “真病了。”薛白道,“軍中大夫看過才知,他是在行路途中就病了,但身為主帥,咬牙撐著。等戰事結束之後才顯露出來罷了。”

    “那,龍尾關一戰,出城退敵之時,王節帥猶在病中?”

    “是啊。”

    崔光遠猶覺難以置信,問道:“你可是與王節帥一道回長安?”

    “只怕還得與別駕再共事一段時日。”薛白道:“眼下我想調回長安,似乎很難……”

    ~~

    次日,崔光遠與薛白等官員出發往姚州上任,諸將相送至龍尾關。

    王天運一路上都把千里鏡拿在手裡,時不時在曲環面前晃一晃,他二人因受了傷還未好,不曾有軍務在身,恨不得把薛白送到姚州。

    可惜,軍中只有一名校尉龐拔古能沿途護送直到姚州。

    還有一些將領實在是走不開的,則紛紛揚言往後定要找薛郎討要一個千里鏡,可見此番徵南詔,薛白在軍中拓展了不少人脈。

    過了西洱河,薛白勒住韁繩,請依依不捨的王天運先回。

    王天運-->>
                                         
雖然不知遇到薛白徹底改變了他“懸首轅門”的命運,卻對薛白有種莫名的敬畏與親近,得知不能再送了之後,當即苦了臉,想了想,卻是把千里鏡抬起來,準備看著薛白消失在天際才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