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的表哥 作品

第220章 仙官(第3頁)

  “聖人讓你到河南看看?”

  “是。”

  李林甫沉吟半晌,決定先與薛白說說河南之事,作為上位者,他得先把此事的基調定下來。

  “大唐開國至今,均田、府兵、租庸調等制漸壞,你可知本相是如何改制並取得成效?在不傷筋動骨的情況下使國庫充盈,供聖人對外武功開疆擴土,對內文治蒸蒸日上,還補濟百姓,安撫黎民。

  薛白道:“還請右相賜教。”

  “本相給你舉個例子。”李林甫捻鬚道,“開元二十一年,關中無糧,河南、河北同時受災。當時朝廷是如何做的?因循舊例,就食洛陽而已。

  薛白打斷道:“為何就食洛陽?”

  這麼簡單的事,他本該知道,偏要李林甫說出來。

  “江淮的糧食運送到洛陽容易,運到關中卻麻煩,黃河奔騰,三門是三道鬼門關

  歲漕砥柱,覆者幾半。陸運更是艱難,一斗錢運一斗米,當時只好到洛陽就食。”

  “原來如此。”

  “當時宰相多庸人,張九齡充河南開稻田使,在狹鄉開水屯,欲開河渠故道,強徵丁役,耽誤農時,收成寥寥無幾;裴耀卿充江淮河南轉運使,提出了“轉漕輸粟’之法,這一通下來,析縣、設縣、建倉、置輸場、鑿山十八里,花費不小,依舊是‘一斗錢運一斗米’。

  薛白道:“張曲江公開田,並長春宮田共三百四十餘頃並分與貧人;裴公三年間使關中儲糧七百萬石,節省運費三十萬貫。在右相看來,都是庸人?”

  他還真就聽杜始說過這些舊事。

  轉漕輸粟,簡單來說就是八個字“集中存儲、分段運輸”,在漕河上修建河陰倉、鹽倉、集津倉,將漕運分四段。比如,揚州的船隻到了河陰倉就能卸貨返航,不必像以往那樣繼續西行。而河陰倉自有船隻負責往西運糧。

  如此,大幅增加漕運效率,對之後的漕運都有深遠影響。

  裴耀卿做出這般大功勞,有人與他說以此三十萬納於聖人,足以明功,他卻答“是謂以國財求寵,其可乎?”

  於是,運來七百萬石糧食的次年,裴耀卿就因與張九齡交好,受李林甫的嫉恨,被免去相位。

  “庸人罷了。”李林甫嘆息著,道:“真正有所作為的,是本相與牛仙客。”

  “但不知右相有何高見?”

  “和採。”李林甫道:“比起張九齡的三百四十頃田、裴耀卿的三年七百萬石,牛仙客在河西節度時,省用所積鉅萬,倉庫盈滿,器械精勁。”

  “如何和來?”

  “把漕糧改為納布、輕貨,如此,漕運負擔大為減輕,戶部可以錢財向當地百姓收糧。豐年,朝廷以高於市價的錢向百姓收糧,遇到荒年則拿出來賑濟。且依照農戶所擁有的田地多寡來規定和來價格,田地越少的貧民能得到更多的錢。”

  李林甫肅容道:“開元二十七年,和來推及天下,官府收糧,每鬥加於時價一兩錢。農戶競相出售糧食以謀取厚利,連運輸途中的勞苦都感覺不到……這便是本相對貧民的補濟。”

  薛白似有不解,再問道:“右相說這些…….意思是?”

  “國朝積弊,姚崇、宋璟、張九齡把容易做的事做了,卻愛惜羽毛,不敢推行良策。而本相寧可放棄了修行登仙的道路,也要留俗世為相,為的是上輔明君、下安黎民,不惜得罪人,揹負罵名,也得做出有益於國,有益於這盛事的實績來。”

  “右相真是這麼想的?”

  在他看來,若李林甫只是說些冠冕堂皇的話來定調子,那只是虛偽;而李林甫若是真把自己當成“仙官宰相”,真以為自己是優秀的改革家,那就是愚不可及。

  連公義都沒有,只為了給上位者牟取無窮無盡的錢財,還談什麼施政?還談什麼能臣?

  還不如真就換一個庸人坐在這個位置上,無能為力,只好讓天子常到洛陽就食,

  不要那麼多的開疆擴土、紙醉金迷。

  李林甫沒有回答薛白的問題,而是緩緩道:“和採之目的,豐年收糧、荒年賑濟,使百姓不缺衣食。如今天下倉廩豐實,當不可能出現賑災不力的情況。”

  “若有呢?”

  “那便是人禍,那些災民聚集到洛陽時,是天寶六載吧?當時含嘉倉轉運使乃是楊慎矜,之後是王鉷,明白了嗎?”

  薛白明白了,李林甫這是在表態。

  這個宰相心裡很清楚,和採必然有盤剝百姓。但問題不是出在他身上,而是出在楊慎矜、王執行層面。

  ——“聖人十年能不必就食洛陽,都是本相的功勞,你若查到是和採害得那些災民造反,給本相兜著;但只要與和採無關,攀咬王也好,栽給楊慎矜也罷,本相都不會管。”

  薛白只要說“明白”二字,便是答覆,表示這次代聖人去河南看看,必不會牽連到右相。

  如此,雙方便能相安無事。

  薛白沉默了一會兒,居然開始談條件,他要替杜有鄰謀水陸轉運副使,開始調子卻定的很高。

  “多謝右相指點。但我年輕位卑,此去河南調查如此大案,十分不安,依我阿兄的意思,讓杜有鄰遷水陸轉運使…….

  李林甫冷冷掃視了薛白一眼,讓他停下這種妄言,因為這顯然不可能。

  “你去吧,本相自有考慮。”

  “右相的意思我明白了,我等右相答覆,告辭。”

  薛白離開後,李林甫又思忖了許久,忽起身找出幾封批註來。

  這是達奚珣寫的對薛白的考課,一最四上,乃是上上等。

  李林甫原本不想給這豎子遷官,但經過今日一晤,既然聖人讓薛白離開關中,是對王缺有所不信任……他遂拿出印章“啪”地蓋了上去。

  同時,他嘴裡喃喃了一句。

  “臺輔?也配稱‘臺輔’?”

  他嘴上說的是仙官、變革、百姓……終究還是排擠了對相位有威脅之人,才能更讓他感到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