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的表哥 作品

第205章 牛刀小試(第2頁)

    “阿兄!”

    靈堂上忽然響起悲哭聲,聲音蒼老,極盡悲傷。

    “你我兄弟自幼經歷磨難……好不容易熬到這天寶盛世,奈何天不假年,阿兄啊!

    想必這就是褒信郡王李謬,據說已哭暈過去好幾次,醒來便繼續哭。

    李謬的身後站著好幾個年輕人,個個披麻戴孝,神情悲慟欲絕,正在紛紛攙扶。

    “阿爺也要保重身體…….阿伯,你怎捨得這樣去了?!”

    一個侄子哭了,幾個侄子紛紛大哭,場面不由混亂起來。

    薛白正站在那看著,忽有人拉了他一把,低聲道:“可是太樂丞?這邊出了些事,請隨小人來。

    靈堂後方的庭院中,有道士正在做法事。

    繞過法壇,走過長廊到了一間廡房門口,薛白在門外便認出那披著麻衣的背影是李琮。

    他當即停下腳步,轉身便要走。

    如張珀所言,莫沾這些人,他的仕途上能減少非常多的致命風波,不出意外是能平平安安位列公卿的。

    除非,想要的不僅於此.....

    薛白迅速向四周掃了一眼,隨著來人走向李琮。

    “是誰讓慶王找我來謀秘書監一職的?

    “我身邊的一個宦官。”

    “查他。”

    李琮愣了一愣,低聲道:“唐昌公主如今的處境有好些,你讓秘書省復得權柄,可是在為大事鋪路?”

    薛白意識到自己與李琮的溝通確實太少,導致消息與想法都錯位了。

    “嗯,慶王什麼都不要做,萬莫再派人來聯絡,等著即可。

    “秘書監……..”

    “秘書監謀不到了。”薛白不由分說,須臾又問道:“有哪些人想謀衛尉卿?”

    “很多。”李琮道:“據我所知,就有嗣歧王李珍、嗣薛王李瑁、廣武王李承宏。”

    “止住一切動作,別爭。”薛白-->>
                                         
再次鄭重提醒了一句.…....

    再轉回靈堂,正見到張填。

    “方才起了衝突,你怎不攔著?

    薛白應道:“慶王喚我過去,說了幾句話。”

    張珀微微一愣,問道:“你如何答覆的?”

    “我勸他別再為兒子爭秘書監了。”

    “不錯。”張咱道:“身在朝堂,當如履薄冰。這等禍害滿門且與己無關之事,少沾惹為好。”

    “是,喪事一過,我便隨駕往華清宮。”

    “這是聰明人。”

    張珀這才說起方才靈堂上發生的衝突,卻是有官眷與人嘀咕李瓘王妃徐氏與人私通,被張珀派人請出去了。

    是日,薛白見了許多的李唐宗室,只是記名字都頭疼。

    即便如此,他還是盡力接觸了另外兩位嗣王,李珍、李瑁。

    李珍、李瑁也是一對兄弟,他們的父親是薛王李隆業。李隆業是李隆基的五弟,生了十多個兒子,李玥是其中相貌才情人品俱佳者,聲望最重,因此承嗣薛王。

    李珍則因長相酷似李隆基,過繼給歧王,嗣歧王。因歧王李隆範原本也是有兩個兒子的,早年沉溺酒色而暴莞了。

    兄弟倆年紀不算大已食邑五千戶,卻猶有進取之心,盯著的都是鴻臚卿、衛尉卿、宗正卿之類的九卿之位。

    因此,他們對於李謬的所作所為頗有微詞,遇到張咱,不免評論了幾句。

    “小人而已。”

    “說嗣許王妃與人私通,好歹拿出證據來。”李瑁道:“李謬的吃相未免也太過難看了些。”

    “這般吃絕戶之事,他又不是第一次做了。”李珍道:“熟能生巧嘛。”

    “李瓘有子二人,可不是絕戶,可惜,連聖人都覺得不像。”

    “李義珣當年也不是絕戶,李謬擅於硬吃了。”

    李瑁微微嘆息,道:“張駙馬,我若記得不錯,李義珣之子嗣澤王李惠,就是現任太常少卿吧?”

    “不錯,太常寺禮院是由他主持。”

    李瑁道:“若非玉真公主,李濾與其父只怕要落魄街頭。如今由他來給李璀定身後名,天理循環。

    “天理循環啊。”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薛白站在張珀身邊聽了,不由轉頭看了一眼太常少卿兼禮院直事李憑。

    幾人說了一會兒,李珍向薛白打了個招呼,顯得十分親近。

    “我聽聞,李曇、張泗夫婦與你有些小過節?

    “不敢。”薛白應道:“我們鬧著玩的。”

    “李曇是個廢材,你莫搭理他。”李珍笑道:“你我投緣,皆喜歡音律、戲曲,往後得空該常聚聚。”

    “是。”薛白道:“我亦覺與歧王有些親切感。”

    “哈哈哈。”

    一場喪事,儼然成了公卿貴胄們聯絡感情的聚會。

    李謬猶在靈堂上哭得死去活來,將要昏厥之際,有個兒子上前攙扶了他一把,並在他耳邊道了一句。

    “諸王都覺得是阿爺要奪嗣許王之位,已在暗中聯絡要阻攔此事。”

    李謬一驚,被攙扶下去之後,當即拎過兒子叱道:“你方才說的都是真的?”

    孩兒方才路過那邊時,確實聽到他們在說,且毫不避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