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的表哥 作品

第173章 科舉試(第2頁)

    再看後面四道策問題,果然與他得到的試題一樣。

    若皇帝真是認真地問吐蕃之事如何,薛白會從吐蕃的氣候、地勢、宗教、民生等等各方面給出解答,依他的主張,要滅吐蕃當以歲月斃之,窮盡數十年,甚至兩三代人之功。然而事實上,李隆基心裡早有成算,連王忠嗣的建議都不聽,豈可能聽幾個士子的?

    這又是一個陷阱罷了。

    今日這策問試,除了考士子的學識、見識,還有分寸感。

    薛白在乎自己的前途,沒有多嘴,順著帝王的心意,提筆而答。

    所答文章中,全是科場老手們總結出來的最好用的句子。

    “臣謹對:臣聞玉弩垂芒,耀明威於紫緯;金方戒序,凝殺氣于丹霄。伏惟陛下陟神明之耿命,順下人之樂推,總不測之謂神,包混成而為道。然後運天地日月以臨之,洩雷雨水火以育之,宣道德仁義以綏之,張禮樂刑政以肅之“制策曰:思謀臣以制敵,折衝於樽俎;

    索名將以守邊,降伏其戎寇。陳湯之斬單于,傅介子之刺樓蘭,馮奉世之平莎車,班超之定西域,皆為有漢之雋功。煌煌大唐,英傑輩出,昔信大徵北狄,克清蠻酋,牧馬不敢南下,今軍隴阪至於石堡,險阻要害…..

    總之是一份策問寫得洋洋灑灑,從用人寫到屯兵,俱是歌功頌德、固有之策,毫無新意。

    天色漸暗,禮部南院的正廳中,吏員正在忙碌地收卷,考官們則登上樓閣,俯瞰而視,恰能掃視到正在廡房中作答的士子們。

    達奚珣不去看那些士子,而是在矮案旁坐下,親手煮著茶湯,觀察著樓閣中的官員。

    名單其實已擬好了,雖是由右相決定,但右相是通情達理之人,基本能讓各方都滿意。

    皇親國戚、名門望族,哪怕朝堂政敵都有舉薦的士子,該博弈、交換的,在開考前已完成了,考場上再做些簡單的調整,決定名次即可。

    達奚珣最在意的反而是楊釗,這個新任御史中丞非要讓兒子考明經,又不肯避嫌,此事鬧到不好,是要影響他的名聲的。

    “左相來了。”

    隨著這一聲喚,陳希烈登上樓閣,風度翩翩,含笑-->>
                                         
擺手,讓眾人不必多禮,之後向崔翹問道:“一切可還順利?

    自開考以來,崔翹的臉色從始至終都有些陰沉,此時聞言抬起頭來,只是簡單應道:“尚可。”

    他是清河崔氏嫡子,他父親崔融乃是武周朝的重臣,與蘇味道、李嶠、杜審言合稱為“文章四友”,名重四海;他母親則出身京兆杜氏。

    總之他出身不凡,在當今朝堂上屬於牽扯黨爭較少的人,對李林甫雖客氣卻算不上完全依附,對陳希烈甚至有些瞧不起。

    “聖人允了薛白一個狀頭,此事也只能如此了。”陳希烈道:“他的貼經如何?”

    “十通其九,上佳。”崔翹淡淡答道。”

    “竟還真有些才學。”陳希烈不在意這疏遠的態度,撫須讚了一句,轉向楊釗,笑問道:“老夫聽說薛白還未婚配,可是真的?”

    楊釗大笑,應道:“左相可是有意許配家中小娘子給我這個義弟?但可莫忘了,聖人要給他賜婚。”

    崔翹聽此一言,忽道:“楊中丞,既然你的兒子、義弟皆舉試今科,你是否該避嫌?”

    核一遍罷了。”

    “哈哈,我不閱卷,待諸位定了名單,覆“莫惹人非議為妥。”崔翹有些憂慮,道:“可遣一侍御史出面,至於名單,終究由楊中丞過目後覆定。”

    楊釗確實也不耐煩了,招過御史楊光朔,吩咐他留在貢院盯緊了名單,確保楊黨擬定的人選,若出了問題立即到南曲找他。

    楊光翔是楊釗的心腹,當即應道:“中丞放心,下官看著,絕不會有意外。”

    崔翹起身,走到欄杆處看著楊釗的背影,忽想起一事,問道:“說到聖人心意,我聽聞了一件事,想請問左相。”

    陳希烈笑道:“崔公但問無妨。”

    “聽聞聖人曾欲賜宮中供奉之婿王如汕一個進士,右相令中書省下牒否了此事。言國家取材之道,不可因聖恩優異而廢。如今何以未考試而先點薛白為狀元啊?”

    “此事,老夫從未聽聞過。”陳希烈擺了擺手,不肯談論聖人與右相。”

    崔翹見他是這般態度,遂轉向達奚珣。

    達奚珣不如他官位高,笑了笑,小聲說了實話,道:“崔公當知,聖人心意亦有真有假。”

    “那點薛郎為狀頭,是真?是假?”

    達奚珣一愣,恰在此時,小吏們收了策問的卷子,打斷了他們的談話。

    考官們找出幾份重要的卷子先看了,達奚珣指著薛白那有備而來的策問文章,笑道:“好文章啊,字寫得亦不錯。如此,聖人心意是真是假,豈不一目瞭然?”

    崔翹這才鬆了一口氣,撫須點了點頭。

    “會食吧。”

    是夜,諸考官到了尚書省的都堂會食,都堂燭火通明,食案上擺滿了珍饈美食,這是吏部提供的,陳希烈以左相兼吏部尚書,專門負責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