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馬皇后的智慧
中都的真相,被掩蓋了。
九萬匠人,七萬軍士,四十餘萬民夫的生死,被無視了。
鳳陽的百姓,在瀕死的邊緣喘息,如老邁將死的牛,看著瘡痍的土地,哀鳴著最後的日子。
朱標深入到了匠人之中,深入到了軍士之中,深入到了民夫之中,還有那些行將就木的百姓之中,看到了不曾流血卻滿臉蒼白的人,看到了枯瘦的胳膊舉著錘,看到了奴役的軍士如牛馬佝著背,看到了一貧如洗,渾似乞丐的老農。
中都營造,是一場災難。
朱元璋翻看著奏本,臉色越發變得凝重起來。
一幕幕慘烈的景象,讓朱元璋觸目驚心。
朱標正色道:“父皇,中都所需石料、木材有些過於巨大,動輒需二百人運輸,因營造過於追求精緻,到處都需要雕琢。一石雕刻需匠人數十日之功,稍有不慎損毀,說不得還會搭進去性命。九萬匠人,溫飽者不到兩成。”
“兒臣聽聞,去年臘月寒冬之中,大部匠人並沒有得到休養,而是依舊日以繼夜雕琢勞作,雙手滿是裂紋,強迫趕工,還有人因飢寒交迫,病患而死,連屍體都草草丟在城外……”
朱元璋目光微冷,猛地將奏本合了起來,起身道:“豈有此理!”
朱標知道,這所有的錯並非父皇一個人造成的,中都的貪腐問題,趕進度問題很嚴重,加上鳳陽那裡不是乾旱就是洪澇,別說當地百姓已經窮困不堪,就是遷移過去的富戶也都快活不下去了。
這樣的地方,即便是建成,也無法成為大明的國都。
沒錯,鳳陽是可以通過運輸來解決糧食問題,可問題是,一旦遷都,鳳陽人口將會在未來十餘年達到八十萬乃至百萬之巨!
如此龐大的人口,自給做不到一成,近乎完全依賴從江南運輸糧食,那這樣的遷都有何意義?
若是如此,還不如選擇在西安,至少那裡有關中平原,甚至還不如選擇開封,那裡至少沒有過於頻繁的旱澇。
不說糧食問題,就是地理位置,中都看似取了中間,南依金陵,北望北平,但實際上,卻是尷尬的南面挨不著,北面夠不著。
再說那淮河之險,既比不上黃河,更比不上長江,依託哪一個不比淮河強?
朱標站在鳳陽的時候,不止一次地想,難道自己日後要待在這裡?站在高處看去,不是窮困無依的百姓,就是流民成風的乞丐?
國都的選擇,考慮帝國基業,外敵之下的存亡與延續,考慮無外敵之下百姓的生活與生死!
可中都,這兩點都沒有考慮在內。
朱元璋看向朱標,臉色不悅。
自洪武二年下令營造中都,至今已進入第五個年頭,反對營造中都的聲音已經多年不見,如今突然冒出來,竟是出自朱標之口,出自大明太子之口!
“中都營造已接近完工,你說的這些問題,朕會派人核查。中都營造,不能停!”
朱元璋沉思良久,不甘心耗費巨大的中都計劃成為一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