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劍遠行 作品
第136章 恩蘭·達扎路恭(第3頁)
給勳官是定死了的制度,財帛賞賜卻又很靈活,給多給少一句話,甚至有功不賞,也不是什麼稀奇事。
所以目前邊鎮比較流行的,是“報功制度”。
即參戰的軍事主官,官階在軍使一級之上的,將戰功層層上報到節度府,再由節度使審核後上報朝廷。當然了,軍功層層削減那是免不了的。
也可以由節度使先開出懸賞,下面的部曲完成後憑功領賞。
無論是哪一種,軍事主官在這裡具有極大的發言權,可以藉此收拾平日裡得罪他的將領。
當然了,軍事主官為了贏得部下的擁戴,也必須跟朝廷中樞討價還價,爭取更多的賞賜。
方重勇作為沙州刺史,就是這裡最大的軍事主官,因為沙州目前與朝廷屬於“失聯”狀態,沒有王忠嗣的授權,只能按照默認的規矩來辦。這便是眾將都願意坐在這裡聽他說話,跟他商議軍務的主要原因。
而方重勇對崔乾佑如此保證,顯然是有拉攏之意。憑藉此戰軍功,崔乾佑完全可以鹹魚大翻身,在河西軍界佔據一席之地。
……
眾人走後,崔乾佑讓部下抬了一個大箱子到府衙書房裡面,兩人落座後開始密談。
“這次最大的收穫,就是這個。”
崔乾佑在箱子裡翻找了一下,最後掏出一份羊皮紙寫的吐蕃軍令,上面用吐蕃文寫著長長的一大段,不知道是寫了啥。當然了,這對於方重勇來說並沒有什麼問題,因為沙州本地認識吐蕃文字的僧侶數不勝數,一抓一大把。
“某已經找俘虜問過了,這是吐蕃贊普命令恩蘭·達扎路恭帶兵前往瓜州,保護瓜州西面常樂縣附近的囊霞。
但不知為何,他竟然不聽軍令,私自帶兵返回吐蕃境內。某私下裡以為,這可能是恩蘭·達扎路恭認為此戰獲勝無望,企圖保存實力。”
崔乾佑將這份吐蕃軍令遞給方重勇說道。
所謂囊霞,就是吐蕃的後勤機構,也負責援建營地與堡壘,但跟大唐這邊的運作方式完全不一樣。吐蕃贊普命恩蘭·達扎路恭帶兵保護瓜州境內新設立的囊霞,顯然是對這支軍隊非常有信心。
那麼恩蘭·達扎路恭為什麼要違背贊普軍令,企圖退回吐蕃境內保存實力呢?
那當然是因為眼看此戰無法取勝,當然要留著嫡系人馬對付支持佛教徒的吐蕃貴族啊!不過崔乾佑並不知道這一環,這僅僅是方重勇的猜測而已。
“接下來,我們並不是抓瞎,而是以這份軍令為指引,帶兵攻打常樂縣附近的吐蕃後勤基地。打掉了吐蕃人的後勤,前方與唐軍主力對峙的部曲,肯定要退回吐蕃境內,到時候便是一場追擊的戰鬥。”
方重勇將這份關鍵的軍令收好,面色肅然說道。
“然也,正是如此。所以此戰某想為先鋒,沙州本地兵馬為後援,點齊五千精騎奔襲常樂縣即可。
雖說不是十拿九穩,但失敗的風險,很小。從援護糧道都要從沙州這邊調兵來看,吐蕃人的兵力規模已經到極限了。
瓜州必定空虛不堪一擊。”
崔乾佑也收起笑容正色說道。
“明白了,三日之後,點齊兵馬,某隨大軍一同出征瓜州。”
方重勇微微點頭,顯然是認同了崔乾佑的看法。
聽到這個離譜的提議,崔乾佑竟然沒有反對,而是開口讚歎道:“使君今非昔比,已經深悟將帥之道。假以時日,必定可以名揚天下。”
“你就別誇我了,當初還是跟著你學的兵法。”
方重勇苦笑道。
“那不算學,只能算是互相切磋。如今使君已經是名副其實的邊鎮刺史,已經無人會將使君當做孩童來看待了。”
崔乾佑忍不住一陣唏噓感慨。
之前在長安還對兵事一竅不通的孩童,放到河西鍛鍊了兩年,就已然明白“大任加之於身”的緊迫性了。兵法的皮毛好懂,這一份自覺擔當卻是難得。
眼前這位身子還沒長定型的“毛孩子”,只怕未來成就還要超過其父!
(本章完)
所以目前邊鎮比較流行的,是“報功制度”。
即參戰的軍事主官,官階在軍使一級之上的,將戰功層層上報到節度府,再由節度使審核後上報朝廷。當然了,軍功層層削減那是免不了的。
也可以由節度使先開出懸賞,下面的部曲完成後憑功領賞。
無論是哪一種,軍事主官在這裡具有極大的發言權,可以藉此收拾平日裡得罪他的將領。
當然了,軍事主官為了贏得部下的擁戴,也必須跟朝廷中樞討價還價,爭取更多的賞賜。
方重勇作為沙州刺史,就是這裡最大的軍事主官,因為沙州目前與朝廷屬於“失聯”狀態,沒有王忠嗣的授權,只能按照默認的規矩來辦。這便是眾將都願意坐在這裡聽他說話,跟他商議軍務的主要原因。
而方重勇對崔乾佑如此保證,顯然是有拉攏之意。憑藉此戰軍功,崔乾佑完全可以鹹魚大翻身,在河西軍界佔據一席之地。
……
眾人走後,崔乾佑讓部下抬了一個大箱子到府衙書房裡面,兩人落座後開始密談。
“這次最大的收穫,就是這個。”
崔乾佑在箱子裡翻找了一下,最後掏出一份羊皮紙寫的吐蕃軍令,上面用吐蕃文寫著長長的一大段,不知道是寫了啥。當然了,這對於方重勇來說並沒有什麼問題,因為沙州本地認識吐蕃文字的僧侶數不勝數,一抓一大把。
“某已經找俘虜問過了,這是吐蕃贊普命令恩蘭·達扎路恭帶兵前往瓜州,保護瓜州西面常樂縣附近的囊霞。
但不知為何,他竟然不聽軍令,私自帶兵返回吐蕃境內。某私下裡以為,這可能是恩蘭·達扎路恭認為此戰獲勝無望,企圖保存實力。”
崔乾佑將這份吐蕃軍令遞給方重勇說道。
所謂囊霞,就是吐蕃的後勤機構,也負責援建營地與堡壘,但跟大唐這邊的運作方式完全不一樣。吐蕃贊普命恩蘭·達扎路恭帶兵保護瓜州境內新設立的囊霞,顯然是對這支軍隊非常有信心。
那麼恩蘭·達扎路恭為什麼要違背贊普軍令,企圖退回吐蕃境內保存實力呢?
那當然是因為眼看此戰無法取勝,當然要留著嫡系人馬對付支持佛教徒的吐蕃貴族啊!不過崔乾佑並不知道這一環,這僅僅是方重勇的猜測而已。
“接下來,我們並不是抓瞎,而是以這份軍令為指引,帶兵攻打常樂縣附近的吐蕃後勤基地。打掉了吐蕃人的後勤,前方與唐軍主力對峙的部曲,肯定要退回吐蕃境內,到時候便是一場追擊的戰鬥。”
方重勇將這份關鍵的軍令收好,面色肅然說道。
“然也,正是如此。所以此戰某想為先鋒,沙州本地兵馬為後援,點齊五千精騎奔襲常樂縣即可。
雖說不是十拿九穩,但失敗的風險,很小。從援護糧道都要從沙州這邊調兵來看,吐蕃人的兵力規模已經到極限了。
瓜州必定空虛不堪一擊。”
崔乾佑也收起笑容正色說道。
“明白了,三日之後,點齊兵馬,某隨大軍一同出征瓜州。”
方重勇微微點頭,顯然是認同了崔乾佑的看法。
聽到這個離譜的提議,崔乾佑竟然沒有反對,而是開口讚歎道:“使君今非昔比,已經深悟將帥之道。假以時日,必定可以名揚天下。”
“你就別誇我了,當初還是跟著你學的兵法。”
方重勇苦笑道。
“那不算學,只能算是互相切磋。如今使君已經是名副其實的邊鎮刺史,已經無人會將使君當做孩童來看待了。”
崔乾佑忍不住一陣唏噓感慨。
之前在長安還對兵事一竅不通的孩童,放到河西鍛鍊了兩年,就已然明白“大任加之於身”的緊迫性了。兵法的皮毛好懂,這一份自覺擔當卻是難得。
眼前這位身子還沒長定型的“毛孩子”,只怕未來成就還要超過其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