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劍遠行 作品

第63章 河西事,唯吐蕃而已(第2頁)

  “烏朵也叫俄朵。

  是用吐蕃犛牛毛搓捻成粗毛線,再編織成毛辮。

  毛辮上端有一個三寸的套環,使用時將套環套在中指上,中間編一塊巴掌大的橢圓形烏梯,用來放石塊、土塊,末端用羊毛做鞭梢。

  這東西既可以軍用,又是牧民們驅趕牛羊的利器。

  如果要趕牛羊,用手捏住烏朵兩端,烏梯內放上石子或土塊,提鞭揮掄,然後放開一端,石子便飛到幾十丈以至一、二百丈遠外,使頭畜轉換方向。

  牧民使用烏朵的本領高強,有的人打百餘丈遠的距離,可以百發百中,所以烏朵不僅用以趕牲口,而且用來驅趕野獸。

  至於吐蕃軍中高手,數十丈內,射鳥雀之眼,彈無虛發。”

  牛仙客不厭其煩的給方重勇解釋,一點高官的架子都沒有。

  烏朵乃是唐軍與吐蕃交戰時,最嫌棄憎惡的武器,沒有之一。石彈是動能武器,打在身上很疼,有盔甲防護也沒用。唐軍士卒們若是四肢被烏朵扔出來的石塊打中,經常會骨折失去戰鬥力。

  由此可知,唐軍與吐蕃軍交戰,其實是很兇險的。遠不是古籍裡常說的“一漢頂五胡”。更可怕的是,烏朵材料易得,利用離心力甩出去的石塊威力極大,且男女老少皆可使用。

  王忠嗣亦是感慨說道:

  “烏朵也就罷了,更有吐蕃貴族人人披甲。此等鎖子甲,包裹全身,只有雙眼露在外面。無論攻城或是衝鋒,皆銳不可當,不懼弓弩。

  吐蕃武備自成體系,並非仿我大唐規制,且皆為自制,不可小覷。”

  這踏馬強無敵了啊!

  方重勇原以為吐蕃應該是跟突厥、匈奴這一類的遊牧民族差不多的,沒想到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吐蕃軍備竟然如此犀利!

  “吐蕃的技術,雖受我大唐影響,但主要還是來自西域以西的波斯與大食等地。”

  一想起吐蕃人的強悍,牛仙客就忍不住唏噓感慨。

  此時吐蕃帝國大概有一千萬人口,大唐的人口約六千萬。單看人口,大唐佔據絕對優勢。

  可是,西域也好,隴右也好,劍南也好,這些與吐蕃交界的地方人口承載能力都是有限的。大唐六千萬人,又不是全線壓上對陣吐蕃!

  因此在局部地段,吐蕃因為地理上的優勢,反而處於主動,甚至是絕對主動的戰略態勢。

  戰役的發起人,往往不是大唐而是吐蕃。

  青藏高原冬季嚴寒難捱。所以吐蕃人也習慣在秋季發動戰爭,只當是在溫暖的區域過冬。

  牛仙客給王忠嗣給方重勇介紹了一下吐蕃的大致情況,你一言我一語的將這幅缺失印象圖給補全了。

  “最要命的是,河西走廊的根基涼州城,就在吐蕃的攻擊範圍內。吐蕃邊疆重鎮新城的吐蕃軍,可以從那邊出發穿過祁連山孔道,直接攻打涼州城,近在咫尺而已。

  涼州城若失,則大唐與西域的聯繫斷絕,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亦是與中土聯繫斷絕。”

  王忠嗣言簡意賅的告訴了方重勇,此戰的要點在哪裡。

  涼州城對於大唐來說,那是重要性比幽州城還高的地方。涼州城若失,則大唐經略西域的戰略就會全盤崩潰。吐蕃的爪牙,就在涼州城不遠的位置潛伏著,這如何不是一件令人擔憂的大事?

  大唐但凡有一絲餘力,便會力保涼州城不失。

  看到方重勇被嚇得面色緊繃,王忠嗣哈哈大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吐蕃強,我們也不弱。涼州城有大唐第一強軍赤水軍,其下有戰兵三萬二千人。”

  軍鎮的整體實力另說,只是一個軍就有32000人,在大唐確實是獨一份了,用“第一強軍”來形容並不過分。.org

  要知道崔乾佑之前待的墨斗軍,兵員實際上也不過數千而已。

  “是的,赤水軍之雄壯,我大唐開國以來未有也。一般軍鎮,兵員不過數千而已,少的甚至只有一千人。赤水軍成立於武德二年,因涼州赤烏鎮有赤水而得名,至今百年曆史了。

  下轄兵員也是大唐軍中最多的,且年年補充滿員。

  而類似周邊鎮守大斗拔谷的大斗軍,兵員不過七千五而已,還經常缺編。因突厥衰弱,涼州城西北的白亭軍兵員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