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劍遠行 作品
《賣炭翁》中隱藏的長安能源危機
先看白居易的詩: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這首詩有三個關鍵信息:
1、木炭是在離長安城一百多里以外的終南山燒製而成,牛車趕路百餘里到了長安。
2、賣炭翁的木炭,是在等西市開門的時候,被宮裡的“使者”強買走的,他在西市肯定沒有店鋪,那麼可以斷定他應該是打算賣給西市的商人。
換言之,能跑百里路賣一車炭,證明木炭的價格已經將其變成了一項高利潤生意。
3、強買的宮人,當然知道這形同搶劫,但是他們回去以後一定不會被懲罰,原因我後面慢慢說。
先感謝白大詩人為後世之人留下了這麼珍貴的第一手史料。
現在就來分析這首詩裡面的重要關鍵信息。
第一,賣炭翁要伐薪燒炭南山中,是因為長安所需的柴薪數量爆表,堪稱喪心病狂,各色人群,已經把長安周邊的樹已給砍禿了!已經沒有樹可以砍了!
這一條,不僅有食貨志可以證明,而且從李隆基任命楊國忠為“木炭使”,專管長安柴薪供應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來。
木炭使就是專門管公營私營木炭買賣的,以後隨意砍伐,要入刑。
根據相關文獻(我不展開說了)保守估計,長安官府,含皇宮內苑等,一年共消耗柴薪12萬噸。朝廷有專門機構“鉤盾署”,負責官方所需柴薪,但一年僅能供應3萬噸不到。
也就是說,官府集中採辦的柴薪遠遠不夠數,柴薪缺口巨大,宮中及百官們,也只能向東西兩市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