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劍遠行 作品

第580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按照方重勇的設想,民間的織布,應該一個村的婦女集中在一起勞作,互相傳授紡織經驗。

在家裡進行部分紡織後,村裡應該有類似於“公社”的機構,那邊有一些大型的紡織設備,比如說印染之類的。又或者是將蠶繭變成蠶絲的繭房。

這些東西應該都是公用的。

事實上,在河西的時候,這種既是軍戶結社,又是民間合作的鄉間紡織機構很多。

然而方重勇在汴州搞了這次紡織調研後發現,壓根不是那麼回事!

汴州與河西那邊差別太大了。

紡織工坊的普及,居然把農村裡面的基層紡織機構搞解體了!

汴州這邊因為漕運的關係,交通發達,於是也出現了一些大型的作坊,只不過是不在開封城而已。

比如說某個巨型紡織作坊,居然有五百套紡織機!旗下有女工千餘人,在裡面負責織布。而這次就有工坊的女工被請來傳授經驗,但是她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每個人都只知道自己懂的那點知識,完全不成體系。

大貞慧將打聽到的情況,都彙總了一下,寫成冊子,將其交給了方重勇。

這次“茶話會”,既是失敗的,又是成功的。

失敗是說壓根就沒交流出什麼經驗來,成功則是方重勇調研清楚了,如今大唐的手工業社會化分工,已經遠遠超過了以往的預計。

產品線、半成品以及技術保密等看起來新鮮的事物,都已經開始出現了,而且還不是個例。

特別是半成品的出現,讓方重勇很是吃驚。汴州發達的商品經濟,居然已經能夠把子工序變成單獨的工坊,一個工坊裡只完成一道子工序!

其他行業不知道,但紡織行業,早已劃分出了起碼四五個子工序。從蠶繭到布匹,起碼要經過四五個工坊才能完工,產業分工居然都初見雛形了。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方重勇不知道,但是他知道某種程度上說,一些交通發達的地方,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已經被徹底打破。

至少是破了一個大洞!

租庸調,本身就是將農村人口壓制在土地上的國策。交稅要交實物稅,所以每一家必須要種田,必須要織布,必須要服勞役才行。

人口束縛住了,商業自然就會受限制。

而大唐某些經濟發達的地區,租庸調已經實質性解體,商品經濟開始盛行起來了。

這或許不是大唐中樞希望看到的,但趨勢就是趨勢,生產力的發展是不隨某些人意志轉移的。

既然有更高的生產率,更多的破產農民,那麼這些人自然會進入到工坊裡面,成為不叫“工人”的工人。

這個發現是很驚人的,尤其是當劉晏派人找到了那個有五百張紡織機的“大老闆”之後,方重勇更是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原本以為是江湖傳說,沒想到抓到活的了。

“官爺,草民何大富,您找草民有什麼事情呢?”

面前這個白白胖胖,衣著樸素的商賈對方重勇點頭哈腰詢問道。

這傢伙把家裡的佃戶當織工用,跟她們簽訂契約,用工時抵扣田租交稅,抵扣完後再發工資。

該怎麼說呢,一時間方重勇竟然感覺很合理!

用少量的田,招募更多的佃戶,等於是用地租換取勞動力。這樣就巧妙的避開了租庸調硬性要求。

“你利用朝廷的漏洞偷稅漏稅,該當何罪?”

方重勇虎著臉問道。

“偷稅漏稅?草民沒有呀!”

何大富眼珠一轉,隨即大喊冤枉。

當然了,若是按大唐現行法令,他還真是個“良民”呢。以租庸調和地稅的條例一板一眼的找,這傢伙一文錢的稅都沒少交。

不過這廝顯然也知道自己的花巧是玩在什麼地方。他這種屬於是“產業資本”,並不是靠土地增值來撈錢的。

因為收稅不按資產比例收稅,於是就奈何不得這樣的人呀!

這就是租庸調被時代淘汰的原因之一,自然會有人看出怎樣合理合法的規避稅賦。

如果說那些地主豪強們,是仗著自己身上有幾斤肉,強行與官府對抗,方重勇還可以用鐵拳將其粉碎的話。

那麼何大富這種家中起碼有五百張織布機的鉅富,用常規辦法就處置不了了。

除非撕破臉。

但撕破臉顯然不是方重勇想要的,簡單粗暴當然可以將這些大商賈收拾了,但是這樣未免有點暴殄天物。

方重勇想研究一下這些大商人是怎麼興起的,是怎麼做生意的,是怎麼偷稅漏稅的。

這也是某種程度上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嘛。

“劉判官,這位交給你了,要好好招待他。”

方重勇笑眯眯的,對身邊正在看笑話的劉晏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