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還有高手!
天寶十二年春,正當方重勇帶著銀槍孝節軍與河東軍一部,擊退蔡希德,將其驅趕到井陘故關與土門關的時候。
黃河兩岸也是戰火紛飛。
坐鎮相州城(鄴城)的皇甫惟明,下令兵分兩路攻打河南。
第一路偏師由大將李懷仙率領,麾下步騎萬人,從汲縣出發,攻打河內。作為奇兵,繞路河陽三城,企圖從側後攻取洛陽。
當然了,皇甫惟明此舉也有吸引官軍回防洛陽的意圖。
只有把官軍都吸引到虎牢關以西,才會把河南大片地方空出來,讓河北軍攻城略地!
不得不說,皇甫惟明對於戰局的思考與部署,是很周詳的。
一開始李懷仙這一路偏師進展極為順利,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就連克修武、武陟、溫縣等地。
再往西,便是河陽三城了!
而官軍似乎是有意收縮兵力,李懷仙在這些地方遭遇的抵抗,都微不足道,沒有折損多少兵馬。
然而,正當李懷仙準備攻打河陽三城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他的本意是想在攻克北中城後,從浮橋渡河,從西面攻打洛陽。但很顯然,官軍不可能什麼都不做,坐視李懷仙攻北中城。
官軍中某支不明番號,不打軍旗的隊伍,約兩千人左右。某日忽然趁著夜色,從黃河南岸的河陰縣,強渡黃河。到北岸後,又幹淨利落的將被李懷仙拿下的修武、武陟、溫縣等地縣城,重新奪回!
這幾處縣城本來就相距極為靠近,又是剛剛被河北叛軍攻下,人心未穩。再加上李懷仙不認為官軍會過黃河捱打,所以也沒有留多少人馬守衛。
這才導致三座縣城一夜間被人拿下!
河南兵力空虛,河北十多萬邊軍枕戈待旦,誰敢過黃河與河北叛軍交戰?
李懷仙的鬆懈,不全是麻痺大意,也有對戰局的清晰認知。
然而令他大跌眼鏡的是:這一支官軍攻克三地後,在縣城上廣樹唐軍旗幟,讓本地縣令組織百姓套上軍服站城牆以為疑兵。
然後這支軍隊並不留人守城,而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西北進發,趁著李懷仙攻打河陽三城後方空虛,強攻汲縣縣城。
這裡是李懷仙部的屯糧之地,糧草剛剛從貝州轉運至此,是供他攻克河內用的。
這支官軍攻下守備空虛的汲縣後,順勢一把大火,將糧秣全部燒掉,濃煙十多里地之外都看得清清楚楚。
燒完糧草,他們又折返回黃河南岸,消失得無影無蹤。
李懷仙不知後路被斷,依舊按照原定計劃,強攻位於孟州河陽三城中,地處黃河北岸的北中城。
守將魯炅,也就是被李琩,那位在洛陽自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的太子,所任命的“河陽三城節度使”。
面對李懷仙的強攻,積極守城死戰不退。多次李懷仙部的先登都已經打上城牆,卻硬是被魯炅組織預備隊給趕了下去。
北中城本就面積狹小而城牆高大,很不方便攀爬。而且它還可以通過黃河浮橋,不斷獲得黃河南岸洛陽城方向而來的增援。
李懷仙一時半會,也是望城興嘆。
不幸的是,強攻兩日不能破城的李懷仙,終於驚聞後路被斷,所有新近攻克的城池,都被官軍再次奪回,一時間如同驚弓之鳥,提心吊膽的,無法集中兵力攻城。
而且對於要不要繼續攻打北中城,李懷仙心中也滿懷疑慮,又不甘心就這樣退回鄴城。
進不能進,退又不想退,李懷仙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這孤軍深入,敵情不明,後路被斷,要不要繼續進攻不好啃的堅城,確實是帶兵之人需要好好考慮的問題。
一日之後,李懷仙又聽斥候回報,自家堆積在汲縣的糧秣,被官軍一把火燒掉了!
這下李懷仙便如同被最後一根稻草壓垮的駱駝一般,再也無心作戰,嚇得帶兵連夜撤退,打算直接原路退回相州修整。
結果當李懷仙帶人在武陟縣附近,準備渡過沁水的時候。正在渡河的隊伍,被河陰縣方向而來的官軍半渡而擊。
由於正在渡河,突然遭遇襲擊來不及準備,李懷仙所部人馬死傷慘重!幾乎是一炷香的時間,就被對手給打崩了!
李懷仙驚慌失措下,帶著殘部逃回相州,可謂是灰頭土臉。他這一路偏師,幾乎沒有取得任何像樣的戰績,部曲就這樣莫名其妙的被打殘了。
李懷仙就連到底是哪一部唐軍在打他都沒搞明白,只知道這支軍隊黑衣黑旗,沒有番號,跟普通的唐軍軍服並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