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逝去的,終將歸來!(第2頁)
劉清洪聞言露出遲疑之色,道:“光明之路,恐怕並不好走。”
漢天子笑了,道:“大道之途,哪裡有坦途,從來九曲連環,窮山惡水,九死而一生。”
劉清洪渾身一震,想要說些什麼,又欲言又止。
漢天子卻如同洞悉了他的心思,道:“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路,追尋他人的腳步,永遠成不了大道,光明有光明路,你也有皇道,五國皇室,都在走人皇之路,誰能成就人皇,自然是人族共主。”
人皇!
劉清洪聞言渾身一震,他知曉父皇所指的,乃是大夏末代人皇,那位人族唯一的聖人,留下了大夏龍雀刀,大夏玄黃鼎,以及人皇經三大鎮族重器,可惜大夏龍雀刀被困鎖在妖神山上,人皇經隨著大夏皇母的消失也不知所蹤,唯有大夏玄黃鼎,在當今人王之手。
成就人皇!
劉清洪感到呼吸有些沉重,人皇於整個人族而言,毫無疑問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人族元神路,最初便是由人皇與當年諸多武林先賢定下了雛形,後來經過無數先賢英烈的推演,再借鑑妖魔諸道,才漸漸完善,契合人族之身。
即便是而今,不說達到當年末代人皇的成就,就是破命成聖,也是無數代人族準聖一直追尋的境界,可惜數千年來,始終無一人能夠打破桎梏。
而今,妖族九聖即將回歸,時月不多,尤其身為大漢太子,對於整個大漢疆域的風水氣運,感應尤為清晰,劉清洪能夠感到一片巨大的陰影,開始在整個大漢上空積聚,有一種黑雲壓城的沉重與壓抑。
……
五月十八!
距離諸風水大師,陣道大家推演的半月之期,就在這一天午時。
鎮妖王府,蘇乞年與劉清蟬並肩立在漢陽苑的蓮池前,早在數日之前,鎮妖王已經回了西海邊疆,虛空之地將啟,需要防備四海妖族異動,當年黑暗歲月之末,妖族雖然退走四海之地,但在人族腹地還殘留有不少餘孽,留下了不少後手,這數千年來,給人族五國造成了不小的損傷,每每出人意表,容不得有半點大意。
午時三刻!
嗡!
雖然於眾多的黎民百姓而言,與往日裡沒有什麼不同,但是於諸多一流混元境以上的高手而言,卻能夠感到這天地間生出了不小的躁動,有虛空激盪,指向不同的方向,那是屬於虛空之地的諸多入口,在此時顯化人世間。
漢陽苑。
劉清蟬眼中神芒一閃,執掌虛空本源,對於虛空之地的異動,她的感應要比之這天下所有的武林高手都要來得更加清晰。
與蘇乞年相視一眼,兩人幾乎在同時邁步,踏入層層疊疊的虛空斷層。
如蘇乞年也不得不感嘆,即便尚未證道元神,甚至虛空本源尚未圓滿,這一位已經可以涉足二十餘重虛空斷層,這是於很多六重領域境的元神人物,都很難涉足的虛空深處,看其神色,似乎還有所保留。
十數息後,兩人一步邁出虛空深處,降臨真實界,就看到一片如蒼穹一般瓦藍瓦藍的大湖。
青海道,青海湖!
這是青海道的母水,能有小半個青海道那麼大,無盡歲月中留下了無盡傳說。
沿著這座青海湖,有著為數不少的武林宗派,不乏頂尖宗派、世家,亦有隱世的武林勢力,蟄伏在這青海湖的深處,蘇乞年行走一十八道時,就曾在這青海湖短暫逗留,曾經於這湖中捕捉到一絲極隱晦的氣機,知曉這湖中隱藏著了不得的大高手,不過對方當時顯然並無現身的意思,是以蘇乞年也未曾繼續逗留,不曾將其徹底驚動。
這裡是青海湖一隅,有些偏僻,只有四、五戶沿湖的漁戶,十餘口人,有老有少,此時都有些驚惶,因為前方的青海湖上,虛空扭曲,引得湖水翻湧,如龍吸水,透著一股莫大的威儀,令這些尋常人心生無限敬畏。
那是虛空之地的入口顯化,尚未完全成形。
相比於蘇乞年與劉清蟬,這青海湖之地,自然有比他們先到的,有一名揹著柴刀的樵夫,看上去約莫花甲之年,坐在一塊磐石上,正有一下沒一下地磨著手中生鏽的柴刀,看似平淡無奇,氣息不顯,蘇乞年卻能夠從其身上,感受到一股深藏的刀道鋒芒,很顯然,這是一位少見的刀道高手,已臻至返璞歸真之境,一身修為之深,雖然有所隱藏,但在蘇乞年推測,至少也渡過了五重雷劫,甚至有可能與他一般,已經渡過了六重雷劫,立身於領域境,距離渡過七重雷劫,開闢元神小世界,只剩一步之遙。
除了這如樵夫一般的高手之外,還有一名拄杖的老人,花白鬍子,花白頭髮,一身錦袍,如一個富家翁,此時立在這青海湖畔,不時咳嗽一聲,似乎染有暗疾,卻沒能逃得過蘇乞年的眼睛,這是一位渡過了四重雷劫,凝結了道果的元神小成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