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九幽三殺,休命五刀(第3頁)
鏘!
收刀入鞘,蘇乞年眸子冰冷,而身前哪裡還有半個人影,唯有一口寬刃大劍插在卵石間,猶自嗡鳴不止。
於九幽的狠辣,以及於刺殺一道的精髓,蘇乞年算是領教了,若非是他身負《鎮龍樁》,可以汲取大地元氣,修復己身,剛剛說不得就要栽在這荒郊野外。
伸手攝拿,將那大劍收入混沌爐中,身為九幽的殺手,此人身上這一口劍倒是斷髮級的利刃,材質不俗。
還有六次!
九幽不過九,等到九次刺殺之後,若是未能成行,日後就不會再接手。
此時,蘇乞年的眸子很冷,他轉身看向北方,京城長安的方向。
……
江南道。
入了江南道,空氣都變得溼潤了,水鄉江南,少了幾分剛硬,多了幾分婉約。
不過相比於江淮道,江南道名為江南,實則位於大漢天朝南北分界之地,一半江南,一半江北,兩界之地氣質糅合,於初出茅廬,踏入江湖的蘇乞年而言,每行過一地,都有不一樣的體悟,諸地域江湖武林都不同。
銅陵州。
甫一踏入這長江下游南岸之地,蘇乞年就從空氣中嗅到了濃郁的炭火味。
銅陵以銅聞名,史記中有載,大漢立朝以來,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就出自銅陵。
銅陵兵匠如雲,這裡江湖武林中人匯聚,不為紛爭,只為求一口趁手的兵器。
在銅陵州,高手大匠的身份地位,甚至比尋常武林宗派、世家更高一分。
蘇乞年走進銅陵城,長街上皆是兵器鋪子,青煙嫋嫋,捶打鍛造的聲音此起彼伏。
更多的是江湖武林中人,在鋪子前指指點點,時而點評,時而搖頭,也有尋常百姓人家,大漢推行武事,《奔馬勁》教化天下,就是普通人家裡,也時常備有兵器,以便日後出行,遭遇妖獸時可賴以防身,博取一線生機。
大漢不禁武,同樣不禁兵刃,就是市井頑童,也可舞刀弄槍。
蘇乞年感嘆,不是人心爭強鬥狠,不求太平,而是妖族環伺,妖獸潛伏,群魔亂舞,人心難定,唯有壯大己身,老百姓才能感到幾分安寧。
路過一處略顯清冷的兵器鋪子,蘇乞年抬頭看,擺在案上的有刀劍,有長槍,有斧鉞還有流星錘,等等諸多兵刃應有盡有,且蘇乞年觀摩金鐵上的錘疊鍛造紋路,都是經過錘疊鍛打數次的精良兵刃,比之兵部供給軍中的制式兵器,也不差分毫。
可見,這銅陵州鑄兵工藝之精,無愧於五千餘年的歲月傳承。
嗡!
突兀的,蘇乞年背後青鐵長刀自鳴,沒有半點徵兆。(求月票,正版訂閱支持,月底了,大家還有月票就投來吧,保住前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