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隨流雲 作品

第兩百六十九章 大學生?還以為是保鏢呢!(第3頁)

    李野點頭應道:“看得出來,你很疼她,不過做哥哥的,不疼妹妹又疼誰呢?哦對了,還要疼老婆,老裴你好像還沒有老婆吧?”

    裴文聰笑著搖了搖頭道:“還沒有,我這人信緣分,緣分到了,自然就有嘍!哈哈哈哈~”

    裴文聰笑的哈哈哈,李野則用清水話小聲給李大勇翻譯:“看見了沒,裴先生這種三十歲的鑽石王老五,也是要信緣分的。”

    李大勇看著李野沒說話,只是擠出了一個笑容。

    他知道李野這個哥哥對他的好,但感情這種東西,哪裡有什麼道理可言呢?

    兩輛車一前一後的抵達了新界的風華服裝廠。

    進去之後,李野發現服裝廠也在擴建,廠子裡的工人也在熱火朝天的趕工。

    裴文聰道:“自從風華牌在內地廣交會打響名氣之後,我們這邊也接到了一些訂單,雖然利潤不高,但我們剛剛接手這個工廠,需要訂單來維持工人。”

    在過年的時候,李野讓裴文聰收購一家小服裝廠,以支持內地鵬城七廠的出口計劃。

    所以裴文聰收購了一家經營不善的服裝廠。

    本來只是想做個皮包公司的,但風華牌的爆火,還是給了這個小廠機會。

    只不過因為港島這邊的工價太高,反而沒有內地鵬城七廠更有競爭力。

    密集型勞動產業,工人的工資成本永遠是核心競爭力。

    在一九五零年的時候,港島還只有41間製衣廠,僱用了不到2000工人,只佔本港工廠總數的2.8%,以及本港製造業僱員總數的2.4%。

    但是在五十年代之後,大量資金、創業人才和廉價勞工從北邊湧入,造成了港島製衣業的迅速發展。

    到了六十年代初期,港島的製衣業一舉越紡織業,成為出口收益最大的工業,也是製造業中僱員最多的工業。

    而港島製衣業之所以能夠如此的蓬勃發展,其主要因素就是那些年一直有大量的廉價勞工供應,但是隨著內地的開放,它的優勢將越來越小。

    李野和李大勇、王堅強進了車間,參觀一圈之後,李大勇悄悄的對李野道:“哥,我發現這裡面有些工人的口音,是咱們內地那邊的。”

    李野道:“是的,他們每月能賺一兩千港幣,所以你明白那麼多人為什麼會想著出國,又不想回去了吧?”

    李大勇沉默的點了點頭,不知道在思考什麼。

    裴文聰對李野沒有藏私,把賬目、生產計劃等等都給李野看,

    李野看了之後,也更加確定港島即將開始大規模的產業轉移。

    看了兩個小時之後,李野準備去見羅潤波。

    但是李大勇卻不跟著去了。

    “哥,我發現這邊的縫紉機械要比七廠的先進,我想在這裡看看,學習一下。”

    “怎麼?昨晚上沒睡好,想通自己該幹什麼了?”

    李大勇訕笑著摸了摸頭,道:“嗯,想通了,總是想那些國家大事,其實沒多大用處,還不如在機械上嘗試一下,也許能幫上郝健的忙呢!”

    “行,我跟老裴說一下。”

    李野找到裴文聰,讓他安排李大勇,並且讓他盡力尋找此刻最先進的縫紉機械資料。

    裴文聰轉頭就把妹妹裴文慧喊了過來:“你照顧一下李先生,他想要了解一下縫紉設備,有什麼需求一定要滿足,知道嗎?”

    裴文慧乖巧的點頭,看向李大勇的眼神裡,有了好奇的神色。

    這麼粗獷的人,也是大學生嗎?還以為是那位李先生的保鏢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