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開1981 第七十八章 王八表弟(第2頁)
-->>
小妮子有些不解,但好在聽話,慢慢的習慣了之後,現在的氣色比之前好了不知多少,已經有了欲罷不能的賴床習慣,跟李野有的一拼。
飽飽的雞蛋麵吃完,八人小團體才前往縣二中,排進了即將出發的隊伍之中。
因為是全省統考,所以考場不可能各個中學自己安排,調派過來的外地監考老師,也不可能去幾十公里外的鄉中監考。
所以清水縣的所有考生,都在縣城內的高中、初中參加預考。
單人單桌,跟高考已經沒什麼兩樣。
“都別說話了,我再重複一遍紀律......一切行動聽指揮,有事舉手打報告,四列縱隊不許亂......出發!”
教導主任金飛宇,發表了簡潔的講話,然後帶著縣二中的考生出了校門。
他們佔了同在縣城的位置便宜,今天早上集體出發就可以按時到達考場,
而像河濱鄉、劉橋鄉這種三四十里外的鄉鎮高中,必須提前一天趕到縣城。
這可不是後世,二十公里坐車不到半小時,有很大一部分學生都是需要步行的。
你早晨步行四五個小時之後,再進行考試?
瞎鬧呢!
到了縣城之後,住旅店的也是少數,大部分都是借宿在考試學校,宿舍不夠就只能自帶被褥,在教室裡打地鋪,
所以上百號人揹著被褥步行的場面,就跟拉練行軍似的,多年之後回想還挺有意思。
這時候要是有哪個學生家長關係硬,給支援一輛大卡車,那他絕對是全校最驕傲的崽。
縣二中的步行隊伍,在經過郵電局門口的時候,跟縣一中的隊伍交錯而過,
也許是因為對預考的緊張,大家都很沉默,壓抑的氣氛很重。
李野在縣一中的隊伍裡見到了陸自學,多少有些意外,因為陸自學今年是高一的學生。
在八十年代初期的時候,很多省份都跟東山省一樣,使用的是“十年制”教材。
也就是小學五年、初中三年、高中兩年,所以清水縣的高中現在還只有兩年,一直到84、85年左右,才改成三年制。
所以陸自學高一的學生提前參加高考,倒也不是什麼逆天的行為,多一次失敗的經歷,對於明年的正式高考,有著不小的益處。
至於陸自學初戰告捷、成功上岸,李野認為希望不大。
陸景瑤當初作為縣二中的第一尖子生,可以跟縣一中排名前三的種子一較長短,也是“取巧”才走了京城外語學院。
在外語人才極端缺乏,英語基礎教育又極端落後的八十年代初期,高考英語能考個不錯的考生,錄取分數線都可能落個二三十分。
而陸景瑤去年英語幾乎考了滿分,屬於破格錄取。
真要是論起來,她的基礎分都未必能夠上本科線。
所以陸自學就算學習再好,一個高一的孩子,能跟復讀班裡的那些高考種子拼一拼嗎?
而且家裡有個本科生,珠玉在前,以陸自學那自卑加自傲的性子,又是第一次試水,他在報志願的時候會甘心填個大專?
落榜,十拿九穩。
在城北的十字路口,縣二中的學生一分為二,分別前往縣一中和育紅中學。
李野被分配到了縣一中,到了之後,所有的學生都被完全打亂,跟來自鄉下兩所高中的學生,混合分配到了高一、高二和復讀班的教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