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隨流雲 作品

那年花開1981 第二章 吃飽的老虎也不好惹


    【第一名:胡曼,61分;】

    【第二名:韓霞,57分;】

    【第三名.......】

    【第十名:嚴進步,35分;】

    瘦瘦小小的胡老師開始上課之後,首先公佈了此次數學模擬考試的前十名,然後開始講題。

    到了這個時候,李野才明白這個小老頭並不是會安慰人,而是自己28分的成績,真的只是“有點少”。

    再回想剛才那個攪屎棍何衛國說的,自己上一次高考少了7分,也就是隻考了21分。

    而這個時候的高中生,都必須先通過全省預考才有高考的資格,而預考的通過率是不足50%的。

    28分的成績,竟然穩居全省中游水平,你敢信?

    這還真不能怪現在的學生笨,也不能怪他們懶。

    因為李野聽了胡老師五分鐘的講題,就知道他的水平比自己還有差距呢!

    這可是縣級中學復讀班的數學老師。

    八一年才恢復高考多久?現在教育環境是怎樣的?

    不止是封閉時期的初中生、高中生接受的知識教育斷層,老師的自我學習也斷層了。

    所以,這是一個知識教育整體復甦的時代,這個時代學生的頑強、刻苦跟後世比起來毫不遜色,但他們的知識儲備,真的很薄弱。

    李野上輩子聽某個70年代末大學生說過,他們得到高考通知的時候,連一元一次方程都搞不懂。

    當時李野就當個笑話聽,但是現在看來……好像不太離譜。

    就看李野所在的復讀班,年齡從十八九到二十大幾的都有。

    他們其中很多人需要從初一基礎開始重新學習,然後跟年齡跨度超過十歲的人一起爭相通過獨木橋。

    李野所在的時代,那個34歲連考14年的傢伙是個稀罕物,但現在這個時代,快三十歲的知青考生還真不鮮見。

    畢竟十幾年前,他們也是風華正茂的青蔥少年呢!

    此時的全國大學錄取率是4%,可不是應屆畢業生的4%,而是從十六七到三十出頭的青年群體加起來的4%。

    現在的高中生,連續考個三四年很正常,李野班裡就有連考四年的同學,而每年考走的學生也基本上是復讀生。

    就這,總分600多的高考,400出頭就能上重點本科,300多點兒就能上大專。

    驚喜不驚喜?

    意外不意外?

    李野不知道當年的馬阿里,二戰高考數學才拿了19分,也不知道現在的高考數學平均分只有三十多分,他只知道自己穩了。

    就眼前這張卷子上的題,李野都不需要調動前世的痛苦記憶,只憑直覺和精神條件反射,就能做它個落花流水。

    這還真不是他吹牛,讓李野參加這個時代的高考,就是一個超級大的Bug。

    你指望一群連一元一次方程都迷糊的高中生,跟後世的雞娃相比?

    書山題海千錘百煉,是何等的經歷?

    現在的學生能理解黃岡密卷的毒打嗎?能忍受過衡水特訓法的摧殘嗎?

    李野跟他們比起來,就是太上老君煉丹爐中蹦出來的孫猴子,淬鍊成精了。

    。。。。。

    整堂課接下來的時間,李野基本上沒怎麼聽講臺上胡老師講的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