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兩代人的志氣(第2頁)
李野笑著道:“因為讓汽車適應人,可以督促我們這些汽車人不斷進步,我剛開始開車那會兒,開的是東風140,開一天車就感覺很累,
但我的師傅卻說我‘不知足’,說讓我開一天老解放之後再說累不累,我就覺得既然汽車能做得更好,能讓駕駛員不累,怎麼能說駕駛員不知足呢?”
“後來我才理解,這是看待問題的立場不同,站在一個駕駛員的立場上,有什麼車就開什麼車,他們沒有改變的能力,
但是作為一個汽車人,我們卻有能力精益求精,有責任讓駕駛員更輕鬆,有義務讓乘客更舒適.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呵呵呵呵,你的志氣不小,不過年輕人就是應該有志氣.”
薛部摸著方向盤感慨的道:“我開的第一輛車,就是你說的老解放,雖然開一天下來確實很累,但我們那時候可沒有叫苦,因為在老解放之前咱們沒有自己的卡車,那時候的老解放,就是我們的志氣.”
聽著薛部的敘說,李野禁不住的立定、站好,謙虛的體會對方的心情。
在進入北大之後,李野曾經以義務勞動的方式開過幾個星期的老解放,那滋味別說多難受了,簡直就是工業垃圾。
但是對於薛部這些人來說,那時候的老解放,可是一個農業國邁向工業國的象徵,也是大家努力向前的信念所在。
而現在這個信念,要繼續由李野這一代人堅持下去了。
就在這個時候,部裡的另一個人忽然問道:“李野同志,我有一點不太明白,你們為什麼給這種麵包車,起了個商務客車的名字呢?”
李野輕輕的笑了笑道:“因為這種車在海外,主要就是用來商務接待的,我第一次坐這種車,就是三菱公司接待我們去他們的工廠參觀,
我們其實本來也考慮過叫它公務客車,但是思來想去就覺得太過高調,所以還是決定稱呼它為商務客車。”
“哦~”
對方恍然明白了什麼。
這款麵包車的用戶群體,明擺著是大公司、大企業和機關單位,如果再叫公務客車,那就跟普通老百姓拉開距離了,這在某些方面就不太符合原則。
薛部看了看那個人,忽然又對李野道:“我看你們的年終總結上,對另一款微型卡車做了很長篇幅的描述,給我們介紹介紹吧!”
李野馬上說道:“是的,其實我們一分廠最近的精力,更多的投入到了另外那款微型卡車上.”
“這款微型卡車也很有特色,別看它小不點不起眼,但是能馱動兩噸重的貨物,時速可以達到九十公里.”
李野領著眾人來到了微型卡車的樣車前面,給大家講解這款“完全貼近群眾”的工業產品。
跟那款商務客車比起來,這玩意兒又小又簡陋,真特麼的太貼近群眾了。
雖然薛部也鑽進駕駛室開了一圈,做出了“也不錯”的評價,但看看周圍人那隱隱的嫌棄眼神,就知道大家打心眼裡瞧不上這個小不點兒。
京汽摩不要的東西,怎麼可能入得了他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