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六十四章 分歧(第3頁)
眾人聞言也覺的確是好詩,皆想這楊明之不愧為擅長詩詞之人,這首詩好大的氣魄,當是一大佳作。屋內的年輕人也是不少,見秦宓將這首從軍行誦得如此有聲有色,聽得是熱血沸騰,不由轟然叫好。
楊戲甚至走到楊清面前打趣道:“楊主簿這首詩聽得戲也想投身軍伍去收復山河了。”
“哼,收復山河談何容易,不是爾等小輩唱幾句高調就行的。如今漢室破敗、國力衰微,此刻恢復民生、修養生息才是正事,現在想著恢復漢室還早了些。”楊清正待出言謙虛幾句,哪知傳來幾句批評聲,他尋聲看去,原來是杜微在其座位上一臉冷笑地說道。
您不是耳聾嗎,怎麼這會聽得見了?楊清在心中吐槽不已,此人連諸葛亮都要好言相陪,他哪裡惹得起,隨即淡淡地道:“杜公所言甚是,此詩不過是清一時之妄言,恢復漢室談何容易?只是我輩的恢復之志卻不能不一直保持啊。”
楊清還是不疼不癢地還了一句,他還以為杜微會有所回應,誰知此人又似乎未聽到,竟然閉起眼睛養起神來,這讓他生出拳頭打在棉花上的無力感。他也不好再說,只得立在原地。
“曹魏勢大難撼,想要憑藉我益州一地去興復漢室只怕是難了,如今還是做好閉關自守、與民休息吧,這幾年我蜀中的百姓吃的苦可不少。”這邊廂杜瓊也出言嘆道。
楊清的一首詩連受兩位大儒的抨擊,有幾位敬重他的青年士子本想為他分辯幾句,此時見杜瓊說到蜀中百姓困苦,也只好作罷,畢竟在場眾人皆是益州人士,不得不為本鄉父老考慮。就是楊清這個後世益州之人並無多少地域觀念,聽得杜瓊如此說,此刻也不由怔住,默然不語。
秦宓見氣氛有些冷場,出言緩和道:“哈哈,休提國事、休提國事,我等還是繼續宴飲。”
眾人聞言皆回到座位飲酒聊天,雖然氣氛有些回暖,但畢竟不如剛才的歡樂,且時辰也不早了,眾人陸陸續續地告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