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上邽得復(第3頁)
卻說張合逃回關中的三天前,龜縮在上邽的郭淮已然收到了街亭五萬步騎全軍覆沒的消息,當即驚得目瞪口呆,久久不敢相信。
前次張合大軍與漢軍會戰不利已是讓他心驚膽戰,沒想到這才過了短短几天整個大軍就煙消雲散了,難道現在朝廷的精銳之師在漢軍面前連堅守營寨都堅守不住了嗎?
郭淮不敢朝著這個思路深想下去,他不能接受昔年那支隨太祖武皇帝征戰四方無敵於天下的強兵戰力下降的如此厲害。
只是若非自家官軍戰力下降,那就是漢軍的戰力飛快飆升,甚至已經超過了魏軍?
這個解釋郭淮也有些不能接受,只是眼下的形勢已由不得他細究這個問題了。
現在張合的援軍已被漢軍擊敗,縱然魏廷還會派出第二波援軍,恐怕也不能在一兩個月內上隴了。
郭淮知道,五萬精銳中軍被滅對於佔據數州之地的曹魏來說也是元氣大傷之事,短期內朝廷是顧不上隴右了。所以他們再在上邽守下去已無意義,更何況想守也是守不住了。
於是,郭淮立刻召集城內的文武官吏,當堂宣佈大軍立即撤回關中,眾人也知事態緊急,紛紛贊成。
很快,上邽城內的數千魏軍以及文武官吏收拾好行裝細軟,出城往東沿著陳倉渭水道撤回關中。
撤離前,有人建議將城內的府庫糧倉盡皆燒燬,一釐一毫都不留給漢軍。但在馬遵的勸阻下,再加上郭淮考慮日後收復隴右還得依賴民心,於是否決了這個提議。
只讓軍士將能帶走的財貨盡數帶走,不能帶走的分給城中百姓,這樣也能保證府庫中的錢財糧谷不至落於漢軍手中。
當關興領著騎兵兼程趕來時,郭淮等人已去的遠了。無奈之下,他只好留下三百軍士入城安民,自己則領軍盡力去追,希望能留住郭淮。
哪知郭淮早有預料,留下了一支伏兵埋伏在險要之地斷後,當關興趕到那個山谷之時,幸好他想起張合的遭遇留了個心眼,先派前隊入谷探路。
當有伏兵殺出時,他暗道了聲僥倖,趕緊率後隊接應,這才不至於損失慘重。兩軍合力雖將留守的數百魏軍斬殺殆盡,但前面道路已被石塊大木堵死,眾軍遂不得進。
加之天色已晚,關興又擔心郭淮在前面還有埋伏,不敢深追,只好遺憾地嘆了口氣,收兵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