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二百九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2頁)
魏延心中雖然怒極,恨不得立刻將楊儀暴揍一頓,但也不得不承認楊儀說得有理,楊清的這個子午谷奇計確實比他提出的風險小多了,也容易實現。
心中已然贊同,但還是不服氣地強行反駁道:「妙計是妙計,但是這對軍士的要求太高了,小股精兵耀兵城下若是被魏軍圍住,怕是要全軍覆沒吧。
這雖是無傷全局的小敗,但一旦長安百姓親眼看到這股軍士被全殲,恐怕好不容易被鼓舞起來的民心士氣不僅會消散,還反而會對王師的戰力和北伐的前景產生疑慮吧。」
聽了此話,眾人均想也有些道理,然而轉念一想,楊清之計收益太大,風險是有,但總比魏延剛才那個計謀小多了,些許失敗可以承受,於是眾人還是紛紛言道楊清之計可行。
楊清也覺得魏延說得不無道理,遂道:「文長將軍說得有理,此計對軍士的要求太高,因此須都是善於翻山越嶺的精兵,領兵之人也必須有勇有謀,懂得隨機應變。」
「嗯,明之說得不錯,這一支兵須得仔細挑選人員。」趙雲捋了捋鬍鬚,點頭說道。
楊清見眾人大多支持自己,又拱手問向諸葛亮:「丞相,您看?」掵
諸葛亮聽完眾人意見,微一沉吟,笑道:「此計可行,可作為第三路奇兵。」
「第三路?」眾人俱是一臉疑惑,目光皆匯於諸葛亮身上。
諸葛亮微微一笑,站起身來,神色肅然:「眾將聽令。
」堂內眾人盡皆起立,躬身聽令。
「進兵方略,吾已有定策,現頒下進兵軍令。」
原來諸葛亮心中早已有了出兵的方略,不過他還是想在今日的軍議上集思廣益、查漏補缺,果然有了楊清所獻的子午谷奇計這一收穫。
於是他對原有方略調整了一番,下令道:「命鎮東將軍、右部督趙雲為主將,揚武將軍鄧芝為副將,持吾大纛領右軍一萬兵馬從褒斜道出擊,佯攻郿城,作為疑兵吸引魏軍在關隴的主力。」
趙雲和鄧芝抱拳應道:「遵令。」掵
「子龍,你們定要多樹旗幟、大造聲勢,儘可能地將敵軍主力牽制住。」諸葛亮叮囑道。
趙雲目光炯炯地望著諸葛亮,堅定地回道:「丞相放心,雲明白。」
心中已然贊同,但還是不服氣地強行反駁道:「妙計是妙計,但是這對軍士的要求太高了,小股精兵耀兵城下若是被魏軍圍住,怕是要全軍覆沒吧。
這雖是無傷全局的小敗,但一旦長安百姓親眼看到這股軍士被全殲,恐怕好不容易被鼓舞起來的民心士氣不僅會消散,還反而會對王師的戰力和北伐的前景產生疑慮吧。」
聽了此話,眾人均想也有些道理,然而轉念一想,楊清之計收益太大,風險是有,但總比魏延剛才那個計謀小多了,些許失敗可以承受,於是眾人還是紛紛言道楊清之計可行。
楊清也覺得魏延說得不無道理,遂道:「文長將軍說得有理,此計對軍士的要求太高,因此須都是善於翻山越嶺的精兵,領兵之人也必須有勇有謀,懂得隨機應變。」
「嗯,明之說得不錯,這一支兵須得仔細挑選人員。」趙雲捋了捋鬍鬚,點頭說道。
楊清見眾人大多支持自己,又拱手問向諸葛亮:「丞相,您看?」掵
諸葛亮聽完眾人意見,微一沉吟,笑道:「此計可行,可作為第三路奇兵。」
「第三路?」眾人俱是一臉疑惑,目光皆匯於諸葛亮身上。
諸葛亮微微一笑,站起身來,神色肅然:「眾將聽令。
」堂內眾人盡皆起立,躬身聽令。
「進兵方略,吾已有定策,現頒下進兵軍令。」
原來諸葛亮心中早已有了出兵的方略,不過他還是想在今日的軍議上集思廣益、查漏補缺,果然有了楊清所獻的子午谷奇計這一收穫。
於是他對原有方略調整了一番,下令道:「命鎮東將軍、右部督趙雲為主將,揚武將軍鄧芝為副將,持吾大纛領右軍一萬兵馬從褒斜道出擊,佯攻郿城,作為疑兵吸引魏軍在關隴的主力。」
趙雲和鄧芝抱拳應道:「遵令。」掵
「子龍,你們定要多樹旗幟、大造聲勢,儘可能地將敵軍主力牽制住。」諸葛亮叮囑道。
趙雲目光炯炯地望著諸葛亮,堅定地回道:「丞相放心,雲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