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炮灰媳婦 二十七(第2頁)
外人不好問,但沈家人不同。
沈母來得很快,特意沒帶兒媳,進門後就將女兒拉到了屋中,還特意關上房門:“怎麼說?”
若是沈嘉魚沒有被人害死,她也會遇上這些事,沈家人擔憂她,自然也會上門相詢。楚雲梨不覺得這些事有什麼好隱瞞的,當即就原原本本說了。
沈母張大的嘴巴能塞下一枚雞蛋:“這麼……烈呢。”
說的是姜繼孝的生母。
“那你們去探望她了嗎?”
楚雲梨搖頭:“來日方長,不著急。胡老爺還年輕得很呢,等他死,大概得幾十年。”
沈母:“……”
她偷瞄女兒神情,見其臉上真的一點貪念都無,好奇問:“你真不想做胡夫人,之前就一個婆子來鎮上就那麼大的排場呢。”
楚雲梨擺了擺手:“還早著呢。不好撲騰的,別到時候好處沒拿到,反而丟了命。”
沈母深以為然,轉而又說了自己聽到的那些村裡發生的事:“現在月兒已經是姜繼孝的妹妹,回頭應該就會上門來找你們幫忙了。”
楚雲梨頗為無語:“真是不怕死。城裡的富家公子很多,願意和胡家結親的不少,但她就不怕我們給找一個紈絝?有些人葷素不忌,早早就染了病,嫁這樣的,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沈母愕然:“真的有啊!”
村裡和鎮上的人都太單純了,或者說,銀子來得太難,他們不捨得揮霍,便捨不得納妾。哪怕是出去找暗娼的人都特別少,這種髒病就更少了。
沈母的猜測果然沒錯,就在第二天早上,姜父就登門了,還帶著羅月兒。
薑母看到他就覺得頭皮發麻,也不敢多問,乾脆躲進了廚房裡。孔氏自覺是外人,不好插嘴,同樣在廚房幫忙。
姜繼孝面對父親,再沒了曾經的尊重:“有事嗎?”
姜父沒好氣道:“老子是你爹,沒事就不能來找你嗎?”話音剛落,察覺到邊上一道凌厲的目光,撤頭就對上了兒媳的眼神。他心下一跳,勉強扯出一抹笑來:“你們去城裡住了好多天,我在心裡一直掛念著,聽到你回來,特意來探望一下,順便問一問胡家那邊情形而已。”
他一臉好奇:“胡老爺有多少兒子?給你上族譜了嗎?”
“沒上,還沒提到這事,我就先回來了。”姜繼孝揮了揮手,一臉輕飄飄道:“我在那樣的地方住不習慣,還是這小院最好。清靜,好讀書!”
姜父一臉恨鐵不成鋼:“你傻不傻?說到底,讀書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過好日子,既然都能過上好日子了,何必費這心神?”他拿著桌上的書拍了拍:“這玩意兒我多看一眼都覺得頭疼,你可倒好,還覺得看不夠似的,也不怕瞎了眼睛。”
沒一句好話,姜繼孝習慣了他的毒舌,楚雲梨卻不愛聽:“那是姜繼孝的爹,認不認識他自己的事,誰也管不著。你這麼急,人家也不要你啊!”
這是什麼話?
姜父真心覺得兒媳跟自己八字不合,皺眉道:“你們就是太年輕,大把的銀子送上門都不知道要,財神爺想要照顧你們都沒法子。”
本以為兩人在一起肯定已經認祖歸宗,結果族譜都沒上,就這麼回來了,那這事怎麼算?胡家那邊還認不認?
他越想越焦灼,恨不能劈開姜繼孝的腦子,看看裡面都裝了些什麼。
“沒事就回吧,我還要看書呢,孩子也剛睡下,吵醒了又要鬧。”姜繼孝催促:“你放心,等你動不了了,我會找人來伺候你的,絕不會讓你老年淒涼無依。”
但也僅此而已。
這話在之前,姜繼孝是萬萬不敢應承的。但他如今已經是秀才了,每月都有米糧可領,還有三十畝田不用交稅,用不了幾天,應該就會有人找上門來商量此事。到時也還能從中拿到一點好處。或者,問一問沈嘉魚還有多少嫁妝銀子,買了二畝地放在自己名下,多賺點。
哪怕到了此刻,姜繼孝也還是小戶人家的思想,能省則省,能多賺點就多賺點。
姜父要的並不是這些:“你剛回來,不知道有沒有聽到村裡的傳言。之前我就得你一個兒子,但你如今要認祖歸宗,就算不認,往後應該也很少回村裡。我身邊淒涼,便想多個人熱鬧一下……”
楚雲梨接話:“難道你要納妾?”
姜父:“……”
他倒是想呢,這會兒說的不是納妾的事。而是他多了個女兒,身份不同,再聽這話,就覺得特別刺耳。
“我過繼了一個女兒,日後就是你妹妹。回頭我領她上門,你們認一認。我這輩子就得了你們兄妹二人,往後你多照顧妹妹,互相扶持。”
說著,站起身:“就這麼點事,說完了,我不打擾你了。”
姜繼孝看著他的背影,問:“想讓我照顧羅月兒也行,你得告訴我,那到底是不是你的親生女兒?”
姜父身子頓住:“你欠我的恩情,我讓你照顧一下過繼來的女兒,就是這樣。其他的,你不必知道。”
“如果不是你的親生女兒,我是絕對不會管的。”姜繼孝一臉漠然:“我只是欠了你,可不欠別人的。”
“什麼欠不欠的?”楚雲梨一臉不滿:“他這些年又沒有養你,你吃的用的包括讀書的花銷,那都是先前你娘留下來的銀子。”
姜父聽到這話,坐不住了,回過頭來質問:“除了吃穿,我還照顧他了呢。”
楚雲梨呵呵冷笑了一聲:“就你那三天兩頭醉得不省人事的樣子,連地裡的活都不幹。你會照顧孩子?照顧姜繼孝的明明是娘,但我們也沒有喪了良心啊,娘已經被接到了鎮上,以後等我們搬去城裡的時候,如果她若願意,也可以跟我們一起走。”
姜父強調:“如果不是我吩咐,她也不會照顧你。不是我應允,她甚至壓根就不敢把你抱進門!與其謝她,還不如謝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