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鈔能力(第2頁)
然而這樣一來,宋夏邊境自宋太宗時代就屢禁不止的青鹽走私就愈演愈烈了。畢竟兩國的民眾也不是傻子。西夏的商人見有利可圖,紛紛鋌而走險,宋國邊州百姓能夠買到低價鹽,自然樂享其成。
甚至於有人從這其中發現了商機,轉而當起了二道販子,從西夏商人手中低價收購了青鹽之後又加價販運到內地賺取差價,反正就算是加了價錢之後,依然比大宋的官鹽便宜,品質好。這樣一來,大宋的鹽政岌岌可危,普通百姓都不支持大宋官鹽了,這可怎麼了得?長此以往,國將不國。這年頭普通老百姓可不管你什麼宋鹽,夏鹽。
他們只在乎自己拼死拼活換來的幾個銅板,幾斤糧食能不能更好地用到實處。何況口子一開,要想再收起來就很難了。於是大宋這邊自然不幹,要求西夏約束境內的私鹽販子,西夏這邊表面上答應得挺好,背地裡甚至還推波助瀾。於是宋夏兩國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打上一場。然後宋夏兩國邊境的榷場關閉一段時間,直到大宋這邊被打得受不了了,提出求和,被迫重新開放榷場,然後西夏這邊就坡下驢,兩國和好如初,如此循環往復。
上次宋夏邊境之戰又是這一模式的翻版。可是問題是,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西夏早就已經不是李元昊時代那個驍勇善戰,憑藉著區區百萬人口打服大宋的西北強邦了。一戰下來,損兵折將,半點好處都沒有撈到,偷雞不成蝕把米。
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自李元昊死後,負責維持這一模式的李秋水成了背鍋俠,扛起了這口大黑鍋。原本已經淪為傀儡的西夏皇族在西夏本土各方既得利益者的默許下,趁著李秋水被童姥追殺的工夫掀了李秋水的攤子.
所以,李秋水被趕出西夏皇宮,追根溯源,居然著落在這一顆顆不起眼的青鹽上面。
如此一來,倒也怪不得張成覺得慕容復痴人說夢。畢竟要拿下這十萬擔青鹽的生意,光是貨款就是幾十萬貫錢。再說要從宋境將這足足十萬石的青鹽運到大理去,除非宋國皇帝親自下詔,然而很明顯這是不可能的。
慕容復冷笑道:“張大人也是久歷世事,身居高位之人。如何這般沒見識?這般作態倒像一名丐幫弟子!”
張成勃然變色,卻見對面的錦衣公子用手指輕輕地敲了敲桌面,就見先前離開的那兩名少女一前一後各自捧著一個托盤進來了。托盤上面別無他物,只有一個巴掌大的錦袋,做工倒是很精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