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投宿(第3頁)
五雲金碧拱朝霞,樓閣崢嶸帝子家。三十六宮簾盡卷,東風無處不揚花。
所用字體瘦細硬峭,潤逸而遒勁,連道一這般書法上不曾用心的人也覺得別具一格。而且詩中所述帝王之家的氣概與這樣狹小簡陋的洞室實在反差太大。
道一不由心想,這老道恐怕說是來清修,心裡恐怕還是嚮往富貴,又一想,此詩中所說三十六宮也未必指人間宮殿,或許是天上仙境。他這麼一想,倒也釋然。
道一在紫雲洞住下後,絳山當日便開始教他本地方言。絳山的第一句話是:“你我所說之語人稱中州雅音,此話切不可到外面對本地人說。”
道一詫異道:“這是為何?”
絳山微微一笑:“本地人皆以為自家從漢唐時便從中原遷來,所說語音才是中州正統,而你我所用已非正統。”
道一愕然。故宋處處以正統自居,視北方為異端,語音上也不例外。在道一眼裡,南方官話已不忍卒聽,何況是粵地土語?
只聽絳山又道:“其實他們所說也並非全無道理,現在我讀唐詩,已有個別詩句失韻,反而是用本地話才符合韻律。“
道一再次愕然。
絳山繼續說道:”比如柳宗元之《初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此五言絕句,我讀來總是不能盡得其意。用本地方言卻朗朗上口,詩意盎然。“
”真有此事?“道一十分驚訝,”弟子知道了。待弟子學會本地話後再細細體會。“
就這樣,道一拜絳山為師,開始學習本地話。除了下山去買菜,每天幾乎無時不在學習。他本就聰明,又博聞強記。不過十餘天功夫便欣喜地發現,山下市井之語已能聽懂許多。自己一開口,別人也能理解,並對他努力學習本地話大為讚許。
至於本地話是否為正統中州音,他也欣喜地尋著一兩首詩,用本地話來唸不如他的中州雅音。
......
很快到了九月初八那天。絳山對他說:”明日是重陽節。這是本地人一年中登山的日子。只有這天,這紫雲洞裡才會有人到訪。你知道為何?“
絳山說著一指頭頂的重陽真人畫像。”重陽真人重陽節。他們一聽是重陽祖師像,自然要討個吉利。道一,你去山下買些菊花酒來。“
道一於是遵命下山。
他走到會城城門口,見那裡裡三層外三層擠滿了人,都在圍著牆洞便貼的告示看。他心下好奇,便擠進人群,讀了幾句告示。
不讀則已,一讀之下,他只覺得腦子嗡一聲,眼前開始發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