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 帶逼王參觀特務處(第3頁)

這場戰役,也被稱為抗日戰爭的轉折點。

至此,小鬼子在我華夏的精銳戰兵已經所剩無幾。

所以,後世很多人才會驚訝地發現,抗戰到了中後期,小鬼子是越來越不行了。

1937年末,淞滬會戰時,我軍和東洋小鬼子的戰場傷亡比是4:1。

而伴隨著抗戰的持續發展,這種傷亡比例,也在逐漸改變。

從4:1,最終下降到了不到2:1。

是我軍的戰力增強了嗎?其實不是,那時候我華夏的精銳機械師都打沒了,新加入的士兵也沒有經受過太多的訓練,軍械配置依然不足。

可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變化呢?

只因為東洋小鬼子的精銳士兵,在戰鬥中不斷消耗,他們逐漸變弱了。

原因也是如此。

到了抗戰末期,為了守住佔領區,東洋小鬼子不得已開始在他們國內徵召新兵,這些新兵很多都是未成年人。

這些新兵的戰鬥意志,根本就無法和百戰精銳相比。

到1943年末,北方的日佔區,小鬼子們已經不敢走出城市了,他們只敢龜縮在有限的大城市和鐵路沿線。

為了保住他們的地盤,為了保住他們的性命,這些東洋小鬼子,居然幹起了給游擊隊交保護費的勾當。

到1943年末,我華夏基本上已經取得了抗戰的勝利。

後世網絡上還有人說,如果沒有鷹醬在東洋人本土上投放下的那兩顆蘑菇彈,我華夏的抗日戰場還要持續數年。

那就是個笑話,純屬放屁。

是崇洋媚外的軟骨頭們,給他們美爹洗地的藉口罷了。

就算是沒有鷹醬投放下的那兩顆蘑菇彈,以當時的國內情況而言,在東洋人國力急劇下降,士兵素質暴跌的情況下,我們想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也不用堅持多久。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偉人教員了,他的目光當真是精準而長遠啊。

持久戰的論調,可以稱得上是冠絕千古。

正是因為明白這個道理,葉少鴻對於燕雙鷹所說的話,才沒有張口反駁,反而還饒有興趣的問了一句。

“燕大哥,要不你留在金陵得了。”

“你看不上這些人麼,我可以向委座推薦你,讓你擔任特務處的行動教官啊。”

“想一想,你一個人能殺掉多少小鬼子呢,如果你將他們都訓練出來,那對抗戰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怎麼樣,考慮一下?”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